【冠心病】40岁以下患者愈来愈多 血管闭塞达70%需“通波仔”
“冠心病”,是众多心脏病的其中一种。甚么人会患上冠心病?不幸患上冠心病又应该如何应对?冠心病患者在生活上应该如何自理?心脏科专科医生周志康为大家一一解答以上问题。摄影:高仲明
冠心病是甚么病?
相信大家都有疑问,冠心病前的“冠”字到底是甚么意思?“冠”其实是指冠状动脉,这组动脉,负责供应氧气及营养予心脏。“当心脏3条冠状动脉其中一条或以上有闭塞就等于冠心病,需要接受手术或者药物医疗。”为甚么血管会受到阻塞呢?周医生说有几个普遍成因。常见就是3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患者、高胆固醇或者长期烟民,都有很高机率患上冠心病。冠心病又有没有遗传?“对比遗传,家人类似的生活习惯其实影响更大,例如不健康饮食,吸烟习惯等。”周医生表示长期吸烟会令心血管壁受损,血管壁增生而令血管收窄,使胆固醇容易累积在冠状动脉,就会造成血管阻塞。
年轻患者愈来愈多
“如果发现自己做运动,或者急步行走时心口痛,心口不适痛楚延伸至颈或膊头,心忽然跳得好快,都有可能是冠心病病征。”周医生指以前通常40岁以上人士比较容易患上冠心病,但近几年随着生活习惯变化,40岁以下患者亦愈来愈多,而且是一个全球化趋势。“美国有研究指,过去10年,40岁以下冠心病患者,以每年百分之二的比率上升,愈来愈多年轻人出现这个问题。”10年前的年轻冠心病患者,或曾患过川崎氏病,一种包括冠状动脉以内全身血管发炎的疾病,又或有家族性遗傅的高胆固醇。但来到现代,多数年轻患者就通常因为饮食习惯导致。“没有运动习惯,喜欢汽水甜品等食物,身型肥胖人士要注意了。”
“通波仔”技术成熟
患上冠心病当然需要接受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或手术,药物不可以令血管回复畅通,只可以减慢恶化程度,如果血管有70%以上阻塞,就需要做血管造形手术,即是俗称的“通波仔”,使用导管把气球插入动脉,扩张气球令血管扩张,最后再放入支架撑开动脉。周医生指“通波仔”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相对风险低之余,复原时间亦短,可说是对冠心病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做完手术后,只要好好依时食药,控制饮食,并且定时运动,复发机会就会大大降低。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取代临床医学意见,唯有你的医生方能为你作出准确诊断,提供合适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