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胚情意结 首位港产高级手做帽匠:我就是喜欢这阵‘除’
甫进Jay的工作室,已传来阵阵木香,一室淡然、含蓄又诱人的香,像一个美女不经意的挑逗,对你说:“哎呀!我引诱到你吗?对不起。”香气来自墙柜上的帽胚,也即是多用木制成的帽型模具,帽胚与帽的关系,就像鞋楦与鞋,一凹一凸无缝接轨。“我就是喜欢这阵‘除’。”Jay(郑韵诗,品牌名字Jaycow),作为香港首个高级手做帽工匠,收藏帽胚,合情合理,至今有近300个,迷得死心塌地。摄影:马熙烈
帽胚靓 帽自然具韵味
记得有次众记者围访,Jay在介绍帽胚时忽然发作,轻抚着帽胚说:“你看看,这个帽胚的线条与弧度,真系靓到呢……”简直把一众帽胚都当成舞男胴体,不摸白不摸。当刻以为是稀松平常的言笑,原来其来有自。“你要造好一顶帽,要完美的把帽胚的帽型塑造出来,首先你必须要很清楚帽胚的结构。有时我看见网上有人把帽胚和帽一并上载于社交网站,我目测就已经知道不对劲了。”要真切地了解帽胚,必须要用手摸,尽情地摸,你会发现帽胚的每一条线条、细节、弧度,甚至缺陷,脑海才会更清楚浮现制成品最圆满的模样是如何,又或者如何回避那些缺陷位置。
“若帽胚的形态已够优美,用它来塑造帽,自然也具韵味,根本不需添加装饰已经很好看。”所以要充分发挥帽胚的神韵,就是要确保物料有效地紧贴帽胚。用定型浆涂上物料后,套进帽胚,用硬物例如剪刀柄,将帽胚的每一条起纹压好,并反复以蒸气加热。当帽大概成形后,最重要的是再用绳塞进坑纹中,再用针穿破绳子、物料与帽胚。“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步骤,因为针须要穿破帽胚不容易。一些较新的帽胚、用混合木造的帽胚,本身较腍还好,但有些古董帽胚,木身既沉重又硬净,要穿破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要确保每一口针都有效将物料定型于帽胚上,要花相当大的气力。”
要真切地了解帽胚,必须要用手摸,尽情地摸,你会发现帽胚的每一条线条、细节、弧度,甚至缺憾,才会更清楚浮现制成品最圆满的模样是如何,又如何回避那些缺憾。
前人留下的“针窿轨”教学
要用针穿进硬物,并不是东方不败的专利,而是每一个帽匠的基本本领。所以年代愈久远的帽胚,被帽匠们留下的针孔就愈多,谓之“针窿轨”。“从前我仍在学师的时候,‘针窿轨’帮了我很多,我买了一个帽胚回来,即使未熟习它,也可以靠‘针窿轨’大概知道下针位置,它们变相成为我的老师。有时有些‘针窿轨’更可以教会我某一些技巧,例如当我不明白某些针孔何以出现在某些位置,我便会研究。例如前人未必拥有所有尺寸的帽胚,他们便会在头围的位置稍稍把针下得宽松一些,你便知道其实只要做些微调整便可迁就不同人的头围。又或者像这个绅士帽帽胚,竟然在最内笼的位置出现‘针窿轨’,我便知道前人将帽边反向内,然后用针固定其中,又造成了一个双重帽边的帽子,非常有趣。虽然有很多帽胚工匠的身分已经无从考究,但其实他们的角色很重要,他们都是一班无名英雄!”
“有时我们造好一顶帽,要将帽从帽胚翻出来,多多少少会损耗了帽子。但原来你又发现,这个世界上有种东西叫可拆式帽胚,是由数块木头互相榫住,完成帽子后我只要把最中间的木件抽出,边沿的四块木件亦会轻松脱落,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拿出帽子,帽子丝毫不损,这就是前人的讲究,也是传统手艺无可取替的地方。”
香港是由品牌构成的地方
由收藏帽胚到手造高级帽,要在香港做一个如此小众的市场,Jay坦言必须要懂得放下身段,面对客户。“其实我真的要多谢很多客户!(记者:“我觉得这句说话真的很变态。”)哈哈哈哈哈!真的!可能我由形象指导出身,乃至中期的电影服装、摄影等其实都牵涉客户,我对客已经对了十多年!我太懂得面对客户了,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本领。要在香港做创作,而且想用创作谋生的话,你必须要承认香港是一个由品牌构成的地方。尤其是我的东西这么‘窄’,很少人会真的特意来度身订做一顶帽给自己的,而你能够做的就是与品牌合作。我一点也不觉得这样是出卖创作,又或者扭曲原创性,我是收了你钱的,我是用我的专业摆明车马与你的品牌合作,而我亦会尊重品牌也有自己的形象,我只是把自己品牌最好的东西放在你身上,而最终大家也有裨益。即使,多年来我的而且确面对这一些非常古怪的客,例如明星临试身那一刻才知道该明星完全不穿动物皮,即使要重做,我也能在过程中发掘到更多的造帽技巧,无论如何都是有益的。”
回流加拿大 或转型教学
Jay在8月要回流加拿大了,将会放弃10年来在香港辛苦经营的人脉与事业,Jaycow Milliery的工作室将会关闭,或许暂时也难以再看到她的作品。到达加拿大后,将会再探索一下高级手造帽在加拿大的可塑性,或许会转型为以教学为主。“我记得我以前在英国误打误撞寻找到一位造帽老师,叫Rose Cory,她是一位帽界传奇,16岁学师,当帽匠近半世纪,英国皇太后1980年代直至辞世都找她造帽。而她80多90岁,都可以继续以教学的方向维持造帽事业。我年纪不轻,也希望未来多放时间于家庭中,或许探索一下一个新的事业方向吧?”
Jaycow
原名Jay,不是姓cow,却在香港做了开荒牛,成为首位全职高级手做帽工匠。创立帽饰品牌Jaycow逾10年,最爱用双手穿针缝线造帽子。曾与陈奕迅、卢巧音、莫文蔚合作设计舞台帽饰,陈奕迅2006年《Get a Life》演唱会中的乌鸦帽深入民心。今天又化身成“帽子作家”,在别人的头上编故事,浪漫如诗。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