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独立布料工房 复古机器“织织复织织”

撰文: 胡可欣
出版:更新:
创办人Daniel Harris也会“落场”亲手做布。(品牌官方网站)

我们每日都要穿衣服,但衣服于我们而言始终是一件商品,尽管许多血汗时装工厂被揭发,令人们开始关注衣服的制作过程,但衣服背后层层紧扣的生产线,却依然是许多人未能接触的一环。不过现今服装物料的选择愈来愈多,但传统布料生产在不断萎缩,机器生产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今天介绍的London Cloth Company,是伦敦东部唯一一个拥有微型研磨机(micro-mill)的布料生产公司,再加上维多利亚和爱德华时代的纺织机及卷线机,不少更本来是已经退役的机器。乍听似是某些百年品牌,但该公司成立不过5年,而创办人Daniel Harris是一个年轻男子。他当时在威尔斯买下一家老空军机库,再改造成纺织工房,在没有任何纺织经验下成立了这家公司。再从不同地方慢慢收集旧式织布机器,清理、拆解、翻新,一步步从零开始。倒头而行的决定,让当时不少人都说他是否疯了。

工房内放了几部来自维多利亚和爱德华时代的纺织机及卷线机。(品牌官方网站)

不过,时间证明了他的行为绝不疯狂。生意上了轨道,慢慢生产不同款式的布料,从平织、格纹、斜纹到人字纹等,以人手制作、机器辅助的布料,不得不提的一点,是他坚持用100%英国出产的羊毛制作斜纹软呢,保护国产出品,也自行染制多达60种的蓝色手仔布。如此质素及坚持,得到不少时装品牌的垂青,像是于1894年成立的英国经典品牌DAKS、伦敦裁缝订制街Savile Row老牌男装Hardy Amies,以及伦敦文青最爱的Ally Capellino。加上“人手制作”这标签,其实布料叫价可以很高,但他们选择用可承担的价钱卖布,Daniel在《Port》访问中也提到,他不介意薄利多销,想向他订制布料的话,30码起跳,相比其他纺织工厂动辄过千码,他的做法其实成本很高。《Port》更形容他为“用自己方式重振传统的垂死工业”。

生产布料要用上织布机,格纹图案也是这样织成。(品牌官方网站)

以前常常觉得,工业化必定是未来的大势,当连新闻稿都可以由机器代劳时,人类和手工仿佛注定会被精准的机器淘汰,但正因为工业化太精准太冷冰冰,人手制作才会重新兴起,毕竟有些价值是机器无法赋予的。

想了解更多,可浏览London Cloth Company的官方网站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