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翻开法国高中生教科书 你就知哲学该怎样读?

撰文: 邓正健
出版:更新:
《法国高中生哲学读本1: 政府是人民的主人还是仆人? 探讨政治的哲学之路》  作者:侯贝(Blanche Robert) 等  译者:廖健苡 出版:大家出版社

中学时写过一篇“应否废除死刑?”的议论文,拿了高分,还得到老师表扬。但事后老师私下问我,文中观点真是我想出来的吗?我尴尬地笑了笑,没回答,老师也没深究了。实情是,我是从一本普及哲学书里读到这些观点的。今天看来,那些观点没什么特别,但要像我这样一个从未想过死刑的中学生,凭空思考这个问题,还要过两天交功课,这贴堂文章又未免聪慧得过分了,难怪会给老师看穿。

此事给我两点教训,至今仍引以为诫:一是抄袭要抄得聪明些,就是别让自己显得太聪明;二是教育制度里的所谓开放讨论、独立思考,往往只是幻象,千万别轻信。近年华人社会中常流传法国高考考试,其考题之真开放,总恨得人牙痒涎流。在一本法国高中哲学教科书里,开篇是这样一题:“想借由政治让人们过着和谐的生活,是否只是幻想?”这问题跟“应否废除死刑?”之类的伪开放问题最大分别,是它的答案不可能以Pros & Con式组成,而是需要全盘性多角度且层层推论去迫近答案。像我当年巧取豪夺之法,肯定拿不了高分。

于是你会惊讶,高中生怎会有此思辩能力?但当你知道哲学本就是法国中学必修科,教师都是受过高等哲学训练的学者,你定必对他们的哲学氛围羡慕起来。翻开他们的教科书,不外都是内文,范例,思考题,延伸阅读几部分,编得干干净净。但书里问的都是大问题:政治是什么?国家是控制人民还是为人民服务?延伸阅读都是大哲人的原典:正路如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卢梭,偏锋则如马基维利、马克思、傅柯等。

我们总得靠社会乱局作政治启蒙,跟法国学生扎实的思辩相比,自不可同日而语。读读他们的教科书吧,你就会明白年轻人的批判思考怎样才会更可靠,怎样才会避过某某政治舆论领袖的宗教催眠。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