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图辑】重访古巴:那些被记住,和被遗忘的人

撰文: 三三
出版:更新:

2008年12月,在古巴革命胜利五十周年(2009年1 月1日)的前夕,记者第一次到访夏湾拿;事隔七年半后,记者再次踏足夏湾拿时,随着总统奥巴马到访,美国正式解除对古巴长达54年的围堵政策,逾半世纪以来停滞不前的关系,终于迈向新阶段,也意味着,古巴将迎来更大的转变。
摄影:谢浩然

虽说这五十多年来美国及古巴政府交恶,两国人民的交往却从未完全断绝(不少古巴人都有亲友离乡背井到美国或其他拉丁美洲国家如墨西哥谋生,接济家乡的亲人;而美国游客亦可循较转折的路径,进入古巴旅行),但当载着700名美国游客的邮轮在5月初由佛罗里达直航古巴,首度登入夏湾拿港口时,还是有着重大的象征意义。

历史的转折,节奏从来都不是循序渐进,亦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美国游客来到古巴,最热衷的行程不会少得了寻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在当地的生平足迹。

有人被记住,更多人被遗忘。如此地老天荒,恒古不变。

Malecón 意思是“sea wall”(海墙),对出便是面向美国的佛罗里达海峡。长达四公里的海边长廊是夏湾拿重要地标,也是当地人日常消闲的去处。
5月初,美国邮轮终于可以由佛罗里达直航夏湾拿,并带来700名美国游客。
由1959年1月1日革命胜利至今,古巴经历了美国逾五十年的贸易制裁,两国关系今年初终于正常化。
古巴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后,夏湾拿的美国领事馆亦重开;领事馆前的旗杆阵,从前,每逢重要时刻都会悬满古巴国旗,彰显古巴抗衡美帝的决心。
从前满街都是破破旧旧的美式老爷房车,在经济改革下,不少都被翻新,成为游客体验夏湾拿的最重要交通工具。
“瞭望山庄”的设计出自殖民时代西班牙建筑师之手,海明威在1939年买下;他死后遗孀将之捐给古巴政府,成为博物馆。

海明威温柔外交

在奥巴马访问古巴后,一方面人们不久前还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总统劳尔与奥巴马相见欢,但旋即,老而弥坚的哥哥卡斯特罗却公开声言,“古巴不需要来自帝国主义的任何礼物!”

政治家的言辞,由人解读;但真正体现两国关系的,还在民间。随奥巴马而来的首批“礼物”当中,包括了首度由美国出口的建材;这批建材的订户是美国波士顿Finca Vigia基金会,用途乃是为作家海明威位于夏湾拿市郊的故居增盖一座档案资料室。要不是两国关系正常化,基金会便无法与古巴文化局达成合作协议,更好地保留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有说老卡斯特罗一直是海明威的忠实读者,办公室内也悬有他与海明威一起钓鱼获奖杯时的合照。观乎两国在关系最僵硬的日子,古巴政府仍然愿意邀请美国保育专家合作,保存海明威的遗产,难道不是最温柔的外交方式?而今日关系解冻,这座海明威故居也率先享用到美国入口建材以作保育用途,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热爱钓鱼之外,打猎亦是海明威的嗜好,故居内亦保存了不少动物标本。
除了动物标本及为数达九千本的藏书,故居内还有不少珍贵画作,不少都以大自然和森林为主题。
故屋内的家具、摆设、艺术品等都尽力维持原状,让人更原汁原味感受海明威生前在此生活写作的氛围。
主楼旁边的小楼,是自成一角的宁静书房,房中还有望远镜。
曾经伴随他出海的小船Pilar,经修复后置放在庭园一角展示。
海威明在二战时作为战地记者所穿的军服,连同其他生活用品包括打字机、眼镜、唱片和杂志等,都完好地陈列在故居之中。
房子外是一大片树林和草地,与夏湾拿的密集是截然不同的气氛,更适合酝酿写作灵感。
房子旁边是他的游泳池,功能不再,却像现代装置艺术品般惹人遐思。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吗?请购买今期《香港01》周报,或点击此处:成为我们的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