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护理】重视老人自主权 院舍推非公式化服务
在家安老是不少长者的意愿,但当自理能力下降或身体状况不许何时,入住安老院舍,由专业人员提供照顾及护理服务,可能是长者及其家人的另一个出口。不少长者都抗拒入住安老院,家人往往因为需要安排挚亲入住院舍,感到无奈和自责。怎样的护老院方可给予长者信心,真正成为他们的另一个“家”?
六十多岁的岑女士谈吐温文,精神不错,在“喜颐阁”初次见面,看不出她曾接受化疗。岑女士习惯独立生活,也很懂得为自己及早计划,在接受化疗前,已决定入住护理安老院。“那时候决定进行化疗,知道化疗后身体需要一段时间休养,而且需要专业及适切的照顾,若独处家中时身体不适,会很不便,家人亦会担心。”选择安老院的过程并不简单,需考虑环境及服务能否配合个人起、居、饮、食的需要,还有环境是否适合休养等。岑女士参观过几间院舍,亦曾考虑聘请家佣在家照顾,但考虑到家佣非专业的护理员,而且不能24小时支援她,最后选择了香港房屋协会辖下的“喜颐阁”。“当初曾考虑入住房协另一间院舍‘安颐阁’的,那里环境也很好,但家人都在九龙湾一带居住,这里较方便他们来探望。”化疗后身体曾十分虚弱,需要较多照料,“喜颐阁”提供24小时照顾及护理服务,亦有护士当值,让岑女士及家人都很放心。“曾经有几次身体不适入院,庆幸来了这里,不用麻烦家人,减少他们为我担心。”
院舍位于有完善配套设施的长者屋苑内,身为基督徒的岑女士很感恩,入住院舍后仍能每星期到屋苑的礼堂参与崇拜。除了院舍中央的小庭园,院舍内的步行通道,也是岑女士的散步径。乘搭升降机便可到达长者屋苑的平台花园及图书馆,既有可呼吸新鲜空气和伸展筋骨的地方,又有可静心阅读的地方。岑女士亦感激院舍很快便按其意愿,安排她由四人房转到单人房,让她有更多私人空间。“这里的四人房其实也相当宽敞,但转到单人房后,我可把电子钢琴搬到这里,有些细艺。”在这个百多呎小天地,她可以弹琴、看书,用电脑处理自己事务,让身心平静下来。
院舍的注册社工黎姑娘指,位于牛头角的“喜颐阁”及位于坑口的“安颐阁”,除了在环境布置及配套设施这些硬件上尽量加入“家”的元素外,更重要是实践住客自主的照顾模式,让他们成为这个“家”的主人。“为了营造欢乐融和的气氛,我们刻意每天在大厅举办开放式小组游戏,尤如小型荔园,让住客自由参与,又约定一班‘麻雀脚’,每天下午在大厅共聚,即使体弱的长者不能参与,我们也鼓励他们到大厅感受欢乐和轻松的气氛。‘喜颐阁’和‘安颐阁’与别不同的地方,就是不会太院舍化,很多安排都尽量由住客作主,让长者感觉自在,就如置身于一间有贴身照料服务的服务式住宅。”院舍的注册护士陈姑娘指,住客快乐是院舍前线员工工作的最大动力。“有别于其他院舍,这里人手比例较高,护士能分配较多时间与院友交流,真正做到个别关怀,有助更全面照顾长者身体及心理的需要。”院舍除了安排医生定期巡房,亦可为住客提供物理治疗、职业治疗等复康服务,同时按住客需要提供不同的转介服务,例如言语治疗、营养咨询、足疾治疗及中医针灸等。
每个人都会经历生老病死,每个阶段都经历不同的挑战。岑女士很感恩,身心都需要支援时,院舍的护士及照护员给她细心的照料和关怀,陪伴她和家人渡过这些难关。岑女士期望有一天能重回自己的家,但明白世事并非尽如人意,她坦然面对这个不由自主的疾病,活在当下,享受在这里自在、平安的休养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