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再生 走在环保最前线

撰文: 胡可欣
出版:更新:
两位香港计师曾繁宇(左图)和吕宝珠(右图)的时装作品,乍看和环保沾不上边,但作品全是由废弃布料制成。(相关机构提供)

非牟利机构Redress主办的“衣酷适再生时尚设计”,旨在鼓励新一代设计师以“零废弃”、“升级再造”和“重新构造”等环保制衣技巧,发展可持续时尚设计的理念。今年举行第五届,特别增设网上直播,让普罗大众也可观赏设计师如何扭尽六壬,用常人眼中的废弃布料重新创作时装系列。赛后作品将会于商场及公共空间展示,希望可以拉近环保时装和公众之间的距离。

今年有两位来自香港的设计师跻身总决赛,他们对香港环保时装有何看法?

吕宝珠(Esther Lui)

吕宝珠(Esther Lui)(相关机构提供)

“香港每日有大量外国时装品牌输入各类衣饰产品,同时每日输往堆填区抛弃的衣服、纺织废料数量以吨计算。若果一直如此消耗,资源很快便会耗尽,所以实在是有需要大力推广及发展环保时装。香港的环保时装虽然未算成熟,但随着身边越来越多的年轻设计师朋友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设计对环境的影响,甚至有设计师远走外国深做和发展可持续时装。而且时装企业持续发展联盟亦在2008年成立了,相信亦会帮助和推动香港的环保时装的发展。更何况,香港从来都是与时俱进,只要推广教育做得好及与业界合作,令更多的人认识环保时装,香港的环保时装应会发扬光大及普及化。”

吕宝珠(Esther Lui)以废弃纺织品标签为主要材料设计作品。

曾繁宇(Tsang Fan Yu)

曾繁宇(Tsang Fan Yu)(相关机构提供)

“我认为环保时装开始普及并逐渐成为潮流。例如中学会在校内举办环保时装表演,鼓励中学生运用胶袋、旧CD等日常可见的废弃物来做表演服,发挥创意。香港的环保时装未来是充满挑战,但尚算乐观。本身香港对环保的概念和意识仍较其他发达地区落后,而最重要的是政府政策配合,投入资源之余,须用心及有效地保育本地具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如见证香港时装及制衣业变迁,又例如时装系学生经常到访,唯一提供主要纺织废料的“棚仔”是发展香港可持续时装的重要供应点,若这类集中的布市场被分散将增加我们的碳足迹,因此我相信可持续时装能够在香港广泛发展,仍需各方努力和合作。”

曾繁宇(Tsang Fan Yu)将从香港、中国内地和菲律宾工厂获得的有机亚麻混纺面料和菠萝纤维纱等剩余纺织物料重新创作。(相关机构提供)

环保时装从来不单是设计师的责任,大众身体力行才是终极减排方案。面对熊熊燃烧的时装工业,回归环保长路漫漫,但至少我们对设计师的巧思拜服同时,买衣服前也先“停一停、想一想”。

“衣酷适再生时尚设计”时间:1月20日下午5时直播及查询网页:www.ecochicdesignawar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