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dazione Prada米兰艺术展 二次创作的反思

撰文: 黎伟麟
出版:更新:
梵高(Vincent van Gogh)“Dr. Gachet”的画框、John Baldessari“The Stolen Image”海报及名为“Stolen Pictures”小册子,可见是次““L’image volée”的展品不拘一格。(品牌提供)

超级名牌的艺术基金近廿年开始在销售市场之外角力,最早起步有Cartier、最财雄势大是Louis Vuitton,但其中最多人关注的是Prada,因为作为知识份子的Miuccia Prada(她是米兰大学政治学PhD)对文化艺术确有热诚和心得,并非只是附庸风雅摆“甫士”。自1993年起,Fondazione Prada成立至今,已经举办过数十个大展览和企划,范畴包括当代艺术、哲学、电影和建筑等。

Prada基金会最近在米兰总部主办,名为“L'image volée”(被偷走的影像)的艺术展,是由德国摄影师Thomas Demand负责策划,并有雕塑家Manfred Pernice特地为展览创作的建筑,旨在询问在当代社会,“原创”、“作者”这些概念还有什么意义。在艺术上,什么时候是合理“挪用”(appropiation)?而什么时候又变成非法“偷窃”(theft)?

Rudolf Stingel的作品都是用摄影或录影方法将其他艺术作品再创作。(品牌提供)

展览展出90件艺术作品,包括由1820年至今,超过60名艺术家的的画作、雕塑、装置等,试图在现代艺术历史和实践中,质疑原创性和作者论,在互联网二次创作文化盛行的日子,可谓一次非常relevant而provocative的展览。其中包括一张“被偷走的地毡”(Stolen Rug)就是来自美国艺术家Richard Artschwager,他承认于1969年在芝加哥某展览中盗走此作品;另外Martin Kippenberger在1987年将Gerhard Richter的画作造成一张咖啡台的“Richter Modell”也是展品之一。

用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其实并非新鲜事,再数远一点,艺术界一直不乏对原创性有疑问的人,最经典有杜尚(Marcel Duchamp),最流行有安迪华荷(Andy Warhol)。玛丽莲梦露的丝印画的版权,到底属于玛丽莲梦露本人、摄影师、还是华荷?情况就像今时今日的二创歌曲,版权属于原作者还是改词人?二创作者是否也有权收版税?

由美国行动主义学者Lawrence Lessig的Free Culture到畅销作家Matt Mason的The Pirate's Dilemma,资讯科技普及后这十多年,已有不少著作讨论现行版权法例过度保护资本主义而导致扼杀创意的问题。本来需要付费的东西,今天可能已经不需付费;但本来免费的东西,如今本可以变成赚钱机会。可惜,在今日香港,因为政治气候,讨论版权法例变得非常敏感,在一片争议声中,政府收回版权条例修订。网民竭力反对有关修订,但版权大联盟却极力支持,他们对政府的决定感到错愕,并批评是激进的泛民议员造成今次结果。不过,香港的版权法争议不会就此终止,这次的“被偷走的影像”艺术展,对思考知识产权问题的香港人亦甚有启迪作用。

Richard Artschwager的“Stolen Rug”和Andreas Slominski的“Stolen Pump”,可见“偷”在艺术实践中一直是重要概念。(品牌提供)
展览第两部份探讨“挪用”在艺术创作背后的逻辑,例如将既存影像作品“改善”、修订、或拼贴,例如Asger Jorn一系列扭曲名作的作品。(品牌提供)
从新古典主义的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到后现代主义的Andy Warhol,从艺术史角度以一系列肖像画,策展人Thomas Demand对作者原创性提出质疑。(品牌提供)

《L'image volée》Fondazione Prada

展期︰2016年3月28日至8月28日

地址︰Largo Isarco, 2, 20139 Milano

电话︰+39 02 5666 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