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从绘本走到现实 亲身试住纸箱体验贫穷

撰文: 黄慧雯
出版:更新:
乐施会教育经理苏培健表示,透过读书会的绘本共读及体验活动,让小朋友了解到什么是贫穷。(龚慧摄)

“贫穷关唔关你事?”

“唔关我事!”10岁的小男孩张挚信抢着回答。

生活在香港,孩子的物质生活丰裕,“贫穷”两个字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有点陌生,为了令更多孩子认识本地和世界的贫穷问题,乐施会教育经理苏培健(Stanley)和绿脚丫发起人柯佳列(Kenny),透过绘本《纸箱里的人》、《最美的礼物》及中心的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一起亲身体验贫穷,从而引发他们讨论贫穷背后的因由。

“送《纸箱里的人》一份《最美的礼物》读书会”由2月开始举行,至今每场也满额,深受家长欢迎。(龚慧摄)

透过绘本认识贫穷

星期日清早,10多名父母及孩子来到乐施会位于北角的互动教育中心,参加这天的“送《纸箱里的人》一份《最美的礼物》读书会”,活动由绘本《纸箱里的人》开始,这是一个有关露宿者的故事,Kenny透过故事带出什么是贫穷。还以为大部分的孩子对“贫穷”一无所知,但原来他们在日常生活及电视新闻上,也知道香港有人住在纸皮里,过着拾荒的生活。

“知唔知点解佢无屋企,要住在街上?”Kenny指着书中的露宿者问。

“因为佢无钱。”

“因为佢脑退化。”

“因为佢无努力读书。”

“因为佢入了一间差的小学。”小朋友都争相抢答,作出各种猜想。

张爸爸表示带儿子参加这次活动,是希望可以让他了解香港和世界的贫穷问题,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龚慧摄)
抽中入住板间房的张挚信跟爸爸一起做上镙丝的工作,他说:“手都软,完成一粒只有一元,想买到一个饭盒也不易,而且这张床很硬,坐得唔舒服。”(龚慧摄)

住纸箱板间房  做手作挣钱

在共读绘本及经过一轮热烈的讨论后,Kenny带大家进入活动最精彩的环节。在这间看似只有4幅墙,平平无奇的互动中心,原来有着不同的装置。推开活动墙身,一边是偏远的贫穷山区,一边是放满纸箱的露宿者之家,另一边是板间房,而在最光亮的一角则是设备齐全的豪宅;小朋友抽签获派到不同地方体验贫穷或富裕,其间小朋友及父母要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半小时的体验活动,由一场洪水完结,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冲击,不论住豪宅还是纸箱,财物统统被冲走,无论是穷人或是有钱人也不能避过天灾。

乐施会教育经理苏培健。(由乐施会提供)

Stanley 说,这个活动是乐施会跟绿脚丫合作筹办,由今年2月开始,至今几乎场场爆满,对象是5至9岁的小朋友及其家长。活动由绘本带入,中间穿插的体验活动是经过悉心设计。他希望透个这次的亲子活动,让孩子从小建立同理心,关心贫穷问题。除了小朋友,家长也可以一起感受及体会,之后再跟孩子讨论,想想自己可以怎样帮助有需要的人。

沈菁言跟爸爸在狭窄的纸箱内撕废纸制作纸枕头,不一会两人已满头大汗,沈菁言更不时爬出纸箱外,大呼“好热呀”!(龚慧摄)

活动资讯:

“送《纸箱里的人》一份《最美的礼物》读书会”日期及时间:

A场)4月15日(五) 3:00pm-5:30pm B场)4月24日(日) 10:00am-12:30pm C场)4月24日(日) 2:00pm- 4:30pm 地点:乐施会互动教育中心(北角)费用:$80/大小同价(以一对亲子为基本收费单位,共HK$160)名额:10对亲子,一大一小,5至9岁截止日期︰4月1日

网上报名

绘本介绍:

《纸箱里的人》

讲述男孩与露宿者之间的故事,小男孩遇见无家可归的大叔,由害怕转为同情,最后鼓起勇气伸出援手。

作者:Roxane Marie Galliez

绘者:Sandrine Lhomme

译者:林珍妮、林玎玎

出版社:木棉树

《最美的礼物》

这是著名影星柯德莉夏萍为她的孩子朗诵的文字,她告诉孩子“心灵美丽”的秘密不在于衣服、珠宝或是发型,而在于能否关怀别人、用热情拥抱生命,以及用自信面对世界,而这些就是她送给孩子的人生礼物。

作者:郝广才

绘者:玛琳娜

出版社:格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