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造蓝】Buaisou 新生代蓝染精神
蓝染向来被予以传统印象,不少以蓝染为主的品牌都带着浓浓的“文青”传统气息。难得四个日本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年轻人,2012年于蓝染重镇德岛成立蓝染品牌Buaisou,由种植到染布到设计缝制一脚踢——现时坊间基本上没人会这样做。而且卖的不止基本的衣服手袋,还有创作力量同幻想会吓你一跳的小物。例如萝卜图案领带,在大自然气息以外带了一股潮味,即使平日穿著亦不见突兀。
“蓝色是自然界中最难寻找也最难染的颜色,也是不少时装品牌爱用的颜色。”
品牌进驻刚空降香港的Usagiと_ 艺廊pop up store,让大家近距离欣赏和购买这些作品,同时举行workshop让大家体验一下染布的乐趣。其中一个蓝染师傅结城,拥有一双深蓝色的手,记者马上联想到萧红的短篇小说《手》中的王亚明——家里开染厂,每天带着不同颜色的手上学,被同学耻笑是怪物。访问前,结城说自己肚子太饿,要去买点食物,马上心里暗忖,不知道收银姐姐看到他的一双手会有什么反应?“习惯了就好。”结城倒是立即打了圆场,“颜色两三天后便会慢慢脱落了。”“我很喜欢蓝色,也相信没有人不爱蓝染的蓝。”提起蓝染,结城自信满满。“蓝色是自然界中最难寻找也最难染的颜色,也是不少时装品牌爱用的颜色。”
将蓝染融入日常生活
衣服由其中一名成员三浦研也设计和缝制,“我们邀请他加入Buaisou时,他对蓝染的第一印象也是‘老套’,但我们告诉他,我们不想蓝染给人的印象是‘和风’,而是能够和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东西融合,因此我们要制作全世界通用的产品”,大家一拍即合,于是有了Buaisou独有的产品——基本款长身大衣、tote bag、领带、鞋带、檀木珠手链、剑玉(一种日本传统玩具)……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产品,却出奇地和蓝染合衬。“我们发现自家设计和蓝染意外地合衬。”结城解释,“也发现蓝染和西洋服饰之间原来存在很多可能性”。助手京子小姐马上指指她身上那件记者甫坐下便不断偷看的上衣,“这件白色上衣不是自家出品,我买回来后做了蓝染”。
再看看价钱,一件蓝染外套索价近万元,和坊间蓝染品牌价钱相近,唯一的分别,是这件外套生产时只经过4个人的手,“由农场到衣柜”,这是他们的理念。“由种植到染色全都参与的话,无论是我们还是消费者,对成品的感觉都会更强烈。”至于workshop体验,是能够让人和蓝染直接建立关系的方法,Buaisou的workshop可让参加者带自己喜欢的衣服染色,无形中也让蓝染更紧扣生活。
蓝染是天然的产物,常会被标上各式各样的好处——环保、无污染,但相比化学物料,产量和质素都不稳定。坊间常见化学染色,天然染料买少见少,因过程和成品都有极多不稳定因素,因此难成为主流。原以为他们会排斥化学染料,但意外的是,他们并不如此想,“天然蓝染的效果很好,因为蓝染会渗入纤维深处,你可以将染色衣服放入洗衣机洗,几乎不会甩色,但有些效果是化学染料才可做到的,例如这种。”结城指了指自己的牛仔裤上的洗水“猫须”,“如果用天然蓝染,很难做到这种效果,要用比较容易脱色的化学染料”。再加上,结城并不介意化学染料摊分他们的客人,“因为有化学染料,大家才可以用合理的价钱购买蓝色衣服”。
“已经有人持续守护和继承传统和历史,所以我们不需要固执地追随传统。”
但是,他们作为新兴蓝染品牌,除了天然蓝染难以盛行外,也不得不面对另一个重大问题——100年前,日本有1800名蓝染师父,来到今天,只余下5名,他们受到来自四面八方要“守护传统”的期待。但他们本身却不以守护者自居。“已经有人持续守护和继承传统和历史,所以我们不需要固执地追随传统,可以自由地做想做的事,我们也想试验这些想法可以去得多远。”他们乐意积极发掘传统工艺的新鲜感,例如和不同机构合作举办蓝染工作坊、和品牌合作推广蓝染,搞pop up store,Buaisou的名字因此打入国际市场,曾在《Monocle》、《Wallpaper*》等杂志上出现。未来他们还在开拓更多可能性,“我们未来想染自家牛仔裤,100%蓝染的牛仔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