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气流袭港|天文台:由内蒙古南下 季候风“吹干”带到广东
华中一道低压槽昨日(12日)发展成一道冷锋并横过广东,为本港带来骤雨及狂风雷暴。天文台表示,受冷锋随后的强烈东北季候风影响,本港昨晚至今日(13日)初时风势颇大,长洲的十分钟平均风速一度达到烈风程度,又指季候风亦带来非常干燥的大陆气流,令今日湿度创下自1984年以来4月份的最低纪录。
本港今日受沙尘天气影响,全港都变得灰蒙蒙,天文台表示,这股沙尘由内蒙古沙尘暴南下演变而成,又预料周三(16日)本港会转吹偏东风,沙尘天气会逐渐缓解。
▼本港4月13日及12日天气变化▼
长洲平均风速曾达到8号风球风力程度
天文台科学主任(13日)晚上发表新一篇题为〈东北季候风及沙尘天气〉的《天气随笔》文章,指一道低压槽于上星期五(11日)在华中形成,随后在上星期六(12日,昨日)发展成一道冷锋并横过广东,为本港带来骤雨及狂风雷暴。
受冷锋随后的强烈东北季候风影响,本港星期六晚至星期日(13日,今日)初时风势颇大,在强烈季候风信号生效期间,长洲的十分钟平均风速曾达到烈风程度,即8号风球风力,亦伴随达每小时约90公里的猛烈阵风。
▼4月13日 沙尘气流袭港维港灰爆▼
天文台总部录得近41年最干4月天
天文台表示,季候风亦带来非常干燥的大陆气流,星期日多区的相对湿度于日间维持在30%或以下,而天文台的相对湿度更曾下降至21%,是天文台总部自1984年设置自动气象站以来4月份的最低纪录。
▼4月13日 沙尘气流袭港狮子山灰朦胧▼
内蒙古上周五出现沙尘暴报告 昨日已吹至长江流域一带
天文台又指,今次东北季候风的强度在4月较为罕见,除了为中国多个城市带来大风天气外,亦将北方的沙尘往南输送。由卫星图像可见,上周五在内蒙古出现“气溶胶光学厚度”较高的地区,当地亦有沙尘暴报告,即沙和尘被强风或湍流扬起令能见度下降至1,000米以下。
至昨日,卫星图像显示“气溶胶光学厚度”较高的地区,已在长江流域一带。
由于空气中的沙粒或尘粒浓度会随著南下过程有所稀释,地面观测报告为对能见度影响较少的“沙尘天气”,即能见度在1,000米或以上。
沙尘天气昨晚到达广西 今日广东沿岸上川岛纳入沙尘范围
沙尘一路往南传输,在昨日晚上到达广西。而今日位置最南的沙尘观测报告曾到达广东沿岸的上川岛。虽然本港今日的能见度略有下降,但截至下午6时,港内的最低能见度仍有约6公里。
根据环保署的数据,本港多个地方的可吸入悬浮粒子(PM10)在星期六晚接近午夜时显著上升,而微细悬浮粒子(PM2.5)与PM10的比率(PM2.5/PM10)则下降至低于0.5。当PM10显著上升,以及(PM2.5/PM10)的比率低于0.5,就能够有效区分悬浮粒子源于东亚地区的沙尘而非因当地人类活动引致,显示本港今日可能受沙尘天气的影响。
天文台预料,干燥的大陆气流及沙尘天气会在未来一两日继续影响广东,加上本地风势微弱,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会较容易积聚,本港部分地区能见度仍然较低。根据现时评估,本周三本港会转吹偏东风,该区沙尘天气的情况会逐渐缓解。
▼4月12日 冷锋下午横过本港带来狂风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