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冷知识】9至11月仍是台风季 秋季台风威力比夏季更猛
在大家的印象中,台风似乎在夏季最为“嚣张”,到了秋天,应该就像秋后的蚂蚱,“蹦跳不了几天了”。
而进入9月以来,太平洋上并不太平,秋台风依然“疯劲”十足:“玲玲”、“剑鱼”、“法茜”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威力比夏台风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张金萍(气象高级工程师) 编辑:Yuki(我是科学家)
1. 秋台风其实更疯狂
通常,气象上把6~8月生成的台风称为“夏台风”,9~11月生成的台风称为“秋台风”。如同秋后的高温天气被叫做“秋老虎”一样,每年入秋以后,台风好像也要抓住最后的机会,在秋天上演最后的疯狂。
大家一般会认为夏季才是台风最强的季节,然而事实恰好相反。虽然秋季台风生成的个数没有夏季台风多,却更容易生成超强台风。数据显示,1949年~2018年,夏季生成台风815个,其中超强台风148个,秋季生成792个,超强台风222个,秋季超强台风占比28.0%,远高于夏季的18.2%。
历史上,曾有多个秋台风造成过严重影响,最近的像2013年的“菲特”、2015年的“彩虹”、2016年的“莫兰蒂”、2018年的“山竹”等,好似水中蛟龙,翻江倒海,肆意妄为,给途经之地造成严重灾害。
每年荣登西北太平洋“风王”宝座的,一般都是秋台风。去年的第22号台风“山竹”,个头大、实力强,长途奔袭,一路摧枯拉朽,成为2018年登陆中国的最强台风,超过夏台风“飞燕”,问鼎“风王”,同时晋级1949年以来登陆粤港澳的台风前十名排行榜第8位。
【台风山竹袭港图辑:破坏力惊人】
2. 秋台风疯狂的底气哪里来?
台风的本质就是一个气旋,这种涡旋常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所以我们又叫它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台风的生成发展需要能量,特别是海洋表面积蓄的能量。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吃饱喝足了才会长得更快更强壮,才有力气撒欢折腾。台风也一样,攒够能量它才能生成、维持和发展。
进入秋季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海海面温度比夏天时候进一步升高,海洋表面积攒了更多热量,海洋表层提供的能量也就更大,从热量条件上来说,更有利于强台风的生成、维持和发展。
另外,进入秋季以后,高低空的风向比较一致,大气环流上下层的配置往往比夏季还要好,这意味著高低空空气的加热或者变冷比较一致,扰动干扰比较小。这种情况对台风结构的保持比较有利,这个时候台风就像吃饱喝足又养尊处优一般,很容易“心广体胖”,发展成超强台风。
【台风山竹袭港图辑:一年过去,复修如何?】
3. 秋台风多袭华南,有时也祸害北方
热带气旋的移动主要靠引导气流(注:引导气流是一种对低层天气系统的移动具有引导作用的高空气流)控制。一般来说,台风都是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生成的,而台风的移动主要靠引导气流控制,引导气流的强弱又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弱有关,所以台风的移动路径基本由副热带高压说了算。
进入秋季后,影响热带气旋路径的副热带高压东退南移,台风又在副热带高压的南面,它整个随著副热带高压南落。所以,登陆的地点与夏台风相比也相对偏南。
统计资料显示,秋台风好像更加偏爱华南,往往在浙江以南地区登陆,广东和海南“中奖”的次数最多。
而这个时候,正是中国南方晚稻等农作物生长成熟关键期,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会造成作物倒伏,叶片受损,谷粒脱落霉烂,使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所以秋台风往往危害更大。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今年第13号台风“玲玲”,几乎是直线向北飞奔而来。奔向北方的台风,因纬度关系,经过的洋面海水温度相对较低,不易聚集能量。另一方面,受到冷空气的入侵,强度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弱,失去了热带气旋所特有的特性而变成温带气旋。温带气旋登陆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一般不像登陆华南的热带气旋那么强大,但依然不容小觑,它们和冷空气联手会使降水更强。
9月7日,“玲玲”穿过朝鲜半岛,造成韩国、朝鲜多人死亡,大量树木吹断,建筑物倒塌。受其影响,中国多地出现强降雨,造成吉林、黑龙江、浙江3省45.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9.3亿人民币。9月8日由黑龙江省萝北县移入俄罗斯远东地区,减弱为温带气旋。
4. 秋台风岂肯轻易退场
尽管炎夏已过,但高压、低压、切变线、台风等大气运动系统仍然在天空的大舞台上此起彼伏你唱我和,相互较量。数据显示,按照月平均台风生成个数计算,每年的8月和9月都是台风生成的高峰期。其中,8月为5-6个,9月次之,为5.1个。传统实力派的秋台风,不搞出点大动静来,岂会轻易退场。9月,台风季还远远没有结束。
【本文获“科普中国 我是科学家”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IamaScientist;原标题:秋天到了,台风就会消停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