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已成了老掉牙的说辞,却可能仍未获足够的关注!因为气候变迁而带来的天灾愈来愈多也愈来愈明显,旱地有水灾,热带会降雪,难怪在民众眼中,他们会觉得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恐怖过恐怖主义。奉行适者生存法则的大自然,也全力面对气候变化,但首先难免先有物种被淘汰灭绝,人类其实也难以幸免,有研究估计人体内运作会改变,而人类外表同样会出现变化,但如此的发展,究竟换来的是文明的进步还是退步呢?
【沙漠水灾】智利的阿他加马沙漠(Atacama desert)是世上最干燥之地,但这个长年没有降雨地区,却因邻近洛阿省(El Loa)的豪雨所引发的水灾而令社区被摧毁,大约100栋房屋被冲倒,超过1200人无家可归。当地南部最近也因高温出现森林大火,已烧了多达9500公顷土地。学者警告,智利政府必须认真应对气候变化,过去几十年,智利中部温度上升与降雨量减少,已令山火常见。(Terje_Osmundsen) 【迟来的初雪】内地北方不少省市早已白雪纷飞,但北京这个冬天早前却一直没有下雪,直至年初二才降下第一场大雪。过往北京11月就开始下雪,95%以上的降雪会在11月至第二年3月,但今年到2月才下初雪,京城的降雪日数以平均每10年少1天的速度减少。中国气象局就指迟来的下雪跟气候变暖有关,下雪周期的平均气温已从60年代-1度,上升至目前的2度。(北京日报) 【夏威夷变雪地】夏威夷群岛11日上午出现冬季风暴,海拔3055公尺高的茂宜岛最高峰哈雷卡拉国家公园(Haleakala National Park)山顶降下大量白雪,而波利波利州立公园(Polipoli State Park)也首度降雪,波里波里海拔高度6200英尺(约1889公尺),刷新夏威夷降雪最低海拔纪录。(Evan_Kirstel@Twitter) 【北极熊出没注意】俄罗斯“新地岛”有超过50只北极熊闯入主要居住区白鲸湾,在街头四处翻垃圾堆觅食。由于北极熊属保育动物,民众不能射杀,只能让牠们为所欲为,却对当地人带来威胁和干扰,家长不敢让小孩上学。当地行政首长缪珊表示,过未见过有如此多北极熊入侵。现实是,北冰洋冰川不断融化,加上人类捕鲸、石油钻探及航运活动,令北冰洋鲸鱼数量下降,在栖息地缩小及食物来源下降的双重夹击下,现时在整个北极地区中只有约2.5万只北极熊,估计到本世纪中牠们数量将剧减30%。(Zyite) 【复活岛地标难保】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241个自然遗产进行评估,有四分一的世界自然遗产受气候变化高度威胁,从2014到2017年气候变迁速度增加一倍,不断上升的海平面威胁座落在太平洋复活岛的神秘的雕像摩艾石像(Moai)。按世界遗产公约,须将这些独特遗产传给后代,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表示,无法保护这些世界遗产免于气候变迁带来的多重威胁,或因此没有任何东西可交给未来子孙。 【电动车不敌极端气候】美国大部分地区1月底遇超劲寒流,有生产商在社交网络“抱怨”,揭出原来寒流会令电动车的续航力大减,且车门会被冻坏而无法开行。美国汽车协会(AAA)针对5款电动车进行实测发现,高温也可能影响电池使用容量,但影响不及低温大,而续航力在舒适温度下会恢复正常。由于在寒冷天气下,电动车因此需用电加热电池冷却剂及为车内提供暖气。(Consumer Reports) 【减排A级高手】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2004年开始,一直向CDP(前身碳排放披露专案)公开与其业务活动相关的环境影响、风险和机会,进行独立评估。巴斯夫多年获得A-级评级,早前巴斯夫因报告的完整度和透明度、管理与气候变化相关机会和风险的方法,及明确的减排策略等被授予最高的A级评级,并被评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全球领导者。(BASF) 【美式气候难民】美国路易斯安纳州南方的琼查尔斯小岛,因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等原因,土地短短几十年间大幅消失。过去30多年有高达百分之98的土地被淹没,居民只能不断把房屋架高。州政政府打算把居民迁走,但岛上40户家庭中约一半坚决留下。联合国预估,在2050年会出现5000万至2亿的气候难民,如现在还不尝试挽回,积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只怕最后有反应都已经太迟。(Jobs in Denver@Twitter) 【为绿化供应大户鼓掌】美国太空总署(NASA)的研究指出,自2000至2017年,地球较2000年前绿化面积增加了5%,相当于一个亚马逊森林的范围。根据报告,中印两国占了这“亚马逊森林”的三分之一;其中,中国增加的植被有42%是树林、32%是农作物;印度则有4.4%是树林、82%是农作物。不过,人类活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植物虽可吸收一部分,但始终能力有限。(NASA@Twitter) 【陨石远古袭地球】NASA科学家在格陵兰岛西北部2000公尺厚的冰盖下方,发现怀疑存在当地第2个巨大陨石撞击坑,较2018年底发现的首个陨石撞击坑形成时间还要早。陨石坑直径长达36.5公里,疑似殒石撞击坑的碗状凹陷,如果推测属实,新撞击坑预计将成为地球上体型排名第22大的撞击坑。(NASA@Twitter) 【寒冷令鱼油丰厚】每年新年期间,台湾澎湖地区盛产马鲛鱼。今年冬天当地气温持续下降,自2018年12月起,连续几波寒流通过台湾,一面令鱼价居高不下,而这种气候同时让马鲛鱼较往年有更丰厚油脂。据渔民推测,可能是因为澎湖水域长期没有污染,食物来源充足,加上天气寒冷,鱼体内油脂因而丰存,并造就出独特的香气。(leggenda1990@ig) 【气候恐怖主义】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8年5月至8月期间,访问全球2万多人,发现有13国受访者认为气候变迁是全球最大威胁,较排次席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 IS)高,另有4国受访者认为威胁是互联网攻击。近年气候变迁影响世界各国,成为最令人担心的安全隐忧,实不难理解。(Kane Thornton@Twitter) 【气候变化令生物乱序】随著气候变化导致气温上升,干旱、降水模式变化以及生长季节延长,植物和动物的发展亦有变化,如今年暖冬让原本3、4月才开的木棉花提早一个月盛开。美国莱斯大学亦指生物学家更观察到松鼠和鲑鱼的发育速度加快,会在较年轻时就能繁殖;珊瑚与微型藻类共生更能适应温暖、酸化的海水。气候变化亦将以微妙但重要方式改变人类身体内部运作,并可能导致人类外表发生明显变化。(Climate Reality@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