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台|天文台料路径存变数 欧洲电脑预报出现“回马风”袭珠江口

撰文: 倪清江
出版:更新:

西北太平洋有广阔低压区正发展,天文台今日(19日)表示,其未来数日逐渐发展并移向吕宋以东海域,但随后路径存在变数。内地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南海或西北太平洋将有1至2个台风生成,并可能对中国南部海域带来风雨影响。

根据天文台总结各个电脑预测模式结果,归纳三个移动路径可能性,除了向北移向台湾以东海域,另两个会都会进入海中国海,以后者可能性较大。天文台地球天气网页显示,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最新的预测结果更显示,该热带气旋可能在移至海南岛东南时“回马枪”,转向东北移动,在28至29日吹袭香港所在的珠江口一带。

不过电脑系统预测结果未经科学主任人手调整,所以只可供参考。天文台九天天气预报也显示,28日本港吹北至东北风4至5级,尚未有见更大风力预测;科学主任也指出,在秋天,东北季候风与热带气旋会产生微妙的相互作用,令“秋台”不论在路径及强度都有较大变数。

▼10月1日 石澳泳滩翻起巨浪 救生员出海救人▼

+20

天文台科学主任在“天气随笔”网页撰文《西北太平洋的广阔低压区》,指出在过去一周,南海至菲律宾邻近海域一带较为平静,并没有热带气旋的发展,但这形势会在未来数天有所变化,因为在吕宋以东海域已出现一个广阔低压区,会在未来数日逐渐发展。

10月18日上午11时的卫星云图。(天文台图片)

位于西北太平洋的广阔低压区会在未来数日逐渐发展并移向吕宋以东海域,但随后路径存在变数。科学主任指出,各大电脑模式对该广阔低压区的发展位置、随后路径及移动速度存有分歧,现时预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情境:

现时位于西北太平洋的广阔低压区随后路径的不同情境,三条线有粗有幼,未知是否有暗示。(天文台图片)

情境一:有部分电脑模式预测低压系统会向偏西方向移动,在下周中后期横过南海中部。同时,东北季候风亦会影响华南地区。当来自低压系统较暖湿的东南风遇上较凉的东北季候风,华南沿岸会出现云量较多及有雨的天气,而这个现象称为“奎明效应”(Accompanied effect,又称共伴效应、共同效应)。

情境二:另一部分的电脑模式预料该低压系统移动较慢,在靠近吕宋邻近海域后会跟随高空西风槽的引导转以偏北方向移动,届时华南沿岸会继续受干燥的东北季候风影响,晴朗及干燥天气会持续。

情境三:亦有个别模式预料低压系统会采取接近华南沿岸的路径,该区天气会转为不稳定,风势亦会增强。

不同电脑模式预测的地面天气图。(天文台图片)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10月19日的预测▼

+6

“风”回路转 欧洲预报显示“回马枪”袭珠江口

天文台在地球天气网页展示三个电脑预测结果。其中属传统电脑模式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最新预测,比昨日有明显修订,不再是横过南海中部,而是预测会采取“风”回路转移动路径,较接近广东沿岸。

ECMWF预测该热带气旋会在24日掠过菲律宾吕宋岛中部,进入南海中部,后朝西北方向趋向海南岛方向并持续增强。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10月19日出现“回马风”预测▼

+4

ECMWF预测该热带气旋会在27日在海南岛东南方急转弯,“回马枪”反向东北方向移动,逼近珠江口,在29日在本港一带登陆,其时至少为台风级。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10月19日出现“回马风”预测▼

+7

▼人工智能天气预测模式“伏羲”10月19日的预测▼

+7

AI“伏羲”预测一路向西袭海南岛

AI人工智能天气预测模式“伏羲”维持移向海南岛的预测,前半部与ECMWF的结果相若,会进入南海北部,不过后半则料其维持向西北走,吹袭海南岛并登陆,不会成为“回马风”袭击珠江口,但本港风力也会有所增加。

台湾中央气象署的预测结果与“伏羲”也相似,料25至26日本港风力较大。

▼台湾中央气象署10月19日的预测▼

+2

▼人工智能天气预测模式“盘古”10月19日的预测▼

+5

AI“盘古”料不入南海 向北吹袭日本

AI人工智能天气预测模式“盘古”的预测属情境二,预料该低压系统移动较慢,在靠近吕宋邻近海域后会跟随高空西风槽的引导转以偏北方向移动,料会吹袭日本冲绳,后进入东海。

▼人工智能天气预测模式“盘古”10月19日预测袭日本▼

“秋台”路径及强度都有较大变数

天文台科学主任在文章特别指出,在秋天,东北季候风与热带气旋会产生微妙的相互作用,令“秋台”不论在路径及强度都有较大变数。天文台会密切监察东北季候风与广阔低压区的发展,以及它们对本港天气的影响。

▼9月5日超强台风摩羯袭港 康文署封石澳泳滩▼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