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24城执行“认房不认贷” 住建部回应效果:购房意愿约增15%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近期,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宣布“认房不认贷”,被认为是“史诗级”救市政策。就其效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浦湛日前回应指,市场的反响总体上还是积极的,调查显示全国购房意愿约能增加15%,一线城市可能增幅会更高。

认房不认贷即是指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请贷款购买商品住房时,家庭成员在当地名下无成套住房的,不论是否已利用贷款购买过住房,银行业金融机构均按首套住房执行住房信贷政策。据不完全统计,过去约10天内,至少已有24个城市全面执行了该政策,包括“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

就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时机,浦湛解释,背景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今年一季度市场销售明显回暖,受多方面因素影响,4月以来的市场成交放缓,市场预期也出现转弱的迹象;二是从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来看,现在还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后半阶段,去年国家的城镇化率是65.2%,距离城镇化稳定阶段还有发展空间,相应的刚性需求还是有比较大的增量,另城市当中有房的群体也还有著比较大的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

全国购房意愿约能增加15%。(新华社)

对于利好,浦湛表示,政策出台以后,市场的反响总体上还是积极的。有市场机构做过调查,显示从全国整体上看,购房意愿大概能够增加15%,一线城市可能增幅会更高。从政策实际落地来看,有著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的购房者,积极入市的迹象还是非常明显的。一些市场机构的调研显示,待看量还有成交量,都是有比较明显的提升。

浦湛进一步表示,随著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在因城施策的调控机制下,地方需要根据自身房地产市场形势的变化,进行政策的优化调整。据统计,超过180个城市因城施策进行了政策措施的调整,累计调整次数达到了350余次。而实际上真正实施限购的城市数量还是少数,少数城市在这一轮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当中,也多数对限购进行了优化调整,如调整限购的区域、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