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古城逾8亿修缮竟面目全非 明清院落变日式餐厅惹议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位于甘肃的天水古城,早年花费超过8亿元(人民币,下同)修缮一新,但近日不少市民和游客发现,文保院落部分建筑“面目全非”,甚至危及到院落安全。

甘肃天水古城是中国西北地区现存规模较大、储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民居院落群,但不少古建民居均有损毁。当地对西关片区启动抢救性保护,天水市财政局资料显示,从2015年至2021年,天水市拨付的西关古城保护资金超过8.88亿。然而,斥巨资修缮的文保院落引入商业化运营后却改头换面,成为游客消费场所。

甘肃天水对西关片区启动抢救性保护,使得29座文保院落得以“复活”,其中省保级1处、县保级3处、保护点25处。(央视新闻)

位于天水古城内厚生巷13号的一处日式风格餐厅,原本是建于明清时期的文保院落,曾拥有庭院宽敞、青砖黛瓦、雕梁画栋的中式古建风貌,但如今的院中台明被木板覆盖,营造成日式风格,西厢房外还加盖两间日式小屋。

天水古城特聘顾问、负责修缮古民居的专家黄国翔介绍,这种改变古院风貌的新加和改建并不被允许。改建后,雨天时雨水会溅到柱子上,加快院落的糟朽。这些损害是不可逆的,见水一次伤害一次。

去年底,黄国翔曾多次要求停工整改并修改装修方案,但并未引起当时负责运营古城的甘肃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视,日式风格餐厅最终如期开业。

主管部门无从监管

去年9月,天水市秦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授予了天水市名城保护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29处文保单位特许经营权,并要求文物保护单位的展示利用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履行相关流程,履行审批备案手续。

这意味着,无论是业态设定抑或装修改建,都需要经过至少县级文物部门的批准。但该公司所存的商户档案显示,不少文保院落的申报材料和目前的实际经营业态不符。

秦州区文体广电旅游局文物股股长汪祥军表示,去年9月,天水市文化和旅游局曾下文要求,县级文物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对文物建筑保护利用状况开展评估。前述“改头换面”的经营均是未批先设、未批先修,主管部门“没有收到任何报批手续,所以无从监管”。

曾精心修缮过的柱子上钉着指纹打卡机。(央视新闻)

暗藏火灾隐患

天水古城多个文保院落违规变为餐厅,不少商户使用液化气烹饪或燃气小炉加热菜品,防火风险也随之增大。此外,文保院落中还存在遮挡消防设施、木结构缠绕易燃物、私拉电线等问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文物建筑禁止使用明火,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严格控制使用明火。由于大多古民居在建造时使用木材,并以群落出现,一旦发生火灾且未能被有效控制,极易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文保院落中还存在遮挡消防设施、木结构缠绕易燃物、私拉电线等问题。(央视新闻)

对于前述问题,天水市委、市政府表示会及时通报问题整改情况。各相关部门在前期排查整改的基础上,将对天水古城范围内开展新一轮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由文物主管部门牵头,排查、整治全市范围内文物保护单位;由消防部门牵头,联合应急管理、文化旅游等部门,对全市范围内文物古建筑等文保单位开展安全生产和火灾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工作。

同时,由文化和旅游部门牵头,邀请文物保护专家,对天水古城运营企业及经营商户开展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对文物保护、消防安全等责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监管缺失、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

网民睇法:

这些人真的利欲熏心 毫无文物保护之心

古城最大的意义是背后的承载的历史,这样的改建反而摸出了其历史的厚重,古城古城,他要是不古我来的看什么!

文物开发利用不能一味只追求经济效益。

不能因为没有报批就不管啊!没有报批或者报批后擅自更改,那就属于违规建设,更要管!

举一反三,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存在类似问题,必须进行严查相关责任人!

全国好多古镇都是商业化太严重,门票贵不说,进去就是卖东西的

天哪这毁坏文物啊一定要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