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销量出口延续高增长态势 专家:新能源车成中国智能制造新名片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头十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超500万辆。
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也延续高增长态势。有专家认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正成为智能制造的一张“新名片”。

数据显示,今年头十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8.5万辆和528.0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创历史新高。单单在10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2万辆和71.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7.6%和81.7%。

去年全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3.4%,比上年提升8个百分点,今年前10个月,再度攀升至24%。

同时,多家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销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同比增长。11月16日,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活动上,公司负责人就透露比亚迪从100万销量到200万销量,用了1年的时间,而从200万辆到300万辆仅用时半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微信公众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汽车改装分会)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付炳锋认为,经过十几年的创新发展,加上产业化、市场化培育,中国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技术愈发成熟,投放的新品也愈发丰富。与燃油车相比,在使用的经济性加上购买政策的优惠条件下,愈来愈多消费者会选择新能源汽车,“充分说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由过去的政策驱动,现在迎来了市场化的快速发展”。

新能源汽车的出口也延续高增长态势。今年9月起,国产新能源汽车进入欧洲市场开始成为常态。

9月13日,一万辆由上汽集团研制的纯电动汽车在上海海通码头装船起运,出口欧洲市场。9月26日,首批东风集团的新能源汽车从武汉运往挪威。10月20日,装载着国产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首发,运往德国汉堡。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同比增长3倍。今年头十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49.4万辆,同比增长96.7%。今年内,中国汽车出口预计300万辆,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国产新能源汽车受到国内外市场的认可,得益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齐全,国际车企不断加大与中国合作,包括奔驰(Mercedes-Benz)宣布投资数亿元入股一家中国的电池公司;德国大众(Volkswagen)宣布,投资约24亿欧元与中国一科技公司共同开发自动驾驶技术;宝马(BWM)宣布投资100亿元,在辽宁沈阳进行动力电池生产的大规模扩建。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动力电池销量前十的企业中,有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其中,中国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就与日本大发(Daihatsu)、福特(Ford)、宝马等国际车企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包括供应电池,在电池技术方面开展战略合作等等。

付炳锋指,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走过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三电(电池、电机、电控)大多都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产业化布局非常齐备,也支撑了国外品牌在中国的发展,“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的发展,那么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也愈来愈多得到海外市场的消费者的认可,成为中国智能制造的一个靓丽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