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尽头是中国人的菜园? “太空菜农”揭秘天上吃什么
撰文: 郑宁
出版:更新:
中国人喜欢种菜似乎是“刻在DNA”的习惯和天赋,无论在地球还是太空,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能开辟出一片菜园。神舟十四号的三位航天员就将这一天赋带到太空,成为“太空菜农”。
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课,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在太空授课,同时向全球直播展示中国人的“太空菜园”。通过“天宫课堂”可以看到,中国太空站的小麦长势惊人;蔡旭哲亲自种的生菜亦成为今年中秋节的“太空加餐”,“味道美极了”。
除此之外,航天员还展示了在问天舱生命生态实验柜培育的水稻和拟南芥,亲切地叫它们“小南(拟南芥)”、“小薇(水稻)”。陈冬带上中国太空站的首个混合现实虚拟的MR眼镜,第一视角演示拟南芥和水稻的样本采集过程。
种植板上的6个种植孔中,3号和4号中的拟南芥已经开花,陈冬通过MR眼镜为已经开花的“小南”拍照,又用剪刀轻轻将采集好的样本放入低温储存区,之后会带返地球。
从8月开始,经过70多天生长的水稻种子已经“长大成人”,刚刚露出的尖角上竟然还挂着晶莹的水滴。刘洋解释,水稻尖角上有水滴是“吐水”现象,在太空微重力的作用之下更易观察得到。
在“太空菜农”的细心培育下,中国太空站的植物都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陈冬在“天宫课堂”表示,期待能够在太空站收获自己种植的粮食,甚至畅想可以在月球、火星实现“禾下乘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