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多间教育企业声称“无需上课包获文凭” 实际恐涉作弊犯罪?
内地“学历焦虑”未缓解的大背景下,“包过”、“包毕业”、“包获文凭”的学历提升广告屡见不鲜。然而,一些宣称“包过”的教育机构甚至没有给学生报名入学,部分机构更是涉嫌违规违法经营、作弊等行为。
“学历,不代表能力;没有,却处处受限”、“学历不够,找高薪工作、想升职加薪、评职称,难!”……当下在内地,“学历提升”广告以网页、弹窗、影片等形式充斥著各种社交平台,不少人的“学历焦虑”被广告不断放大。
对于想提升学历获取更多机会,又没有充足时间学习的人来说,广告所言的“轻松上名校,舒服拿文凭”显得格外诱人。不过,北京星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郝旭东表示,发布“包过”、“包获文凭”等虚假广告“公然挑战国家继续教育制度”,亦违反广告法,应由市监部门责令停止发布、消除影响,并处以罚款,甚至吊销营业执照。
“无需学习”、“无需上课”,如何实现“包过”?在教育机构的解释中,一种名为“助学助考”的方式浮出水面。“助学助考”不用自己上课、写功课,考试只需要配合“刷脸”即可,答题由教研老师负责,毕业论文也能代写,学生只需要每学期多交1200元助学助考费。在某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孙老师的口中,这是“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处理”。
如果作弊被发现怎么办?对此,孙老师给学生的答复是“我们都是跟大学直接对接,你怕甚么呢?”然而,在他传给学生的《成人教育委托协议书》中却赫然写著:“考试中所有的作弊等违法行为及其后果与教育机构无关,由学生自行承担责任。”
对于如何避开学历提升中的这些“陷阱”,内地一些高等院校发出关于网络教育招生宣传的郑重声明,表示从未授权任何个人或中介机构代理招生和代收费用,请考生切勿相信“包过班”、“包毕业”等虚假宣传,通过学校官方网站查询授权学习中心名单,并防范非法冒名网站。
郝旭东说,因教育机构虚假广告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消费者,可以要求机构赔偿,除了承担民事责任外,如果情节严重,教育机构可能因虚假广告罪受到刑事追究;而代写论文可能侵犯著作权,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违规操作替考则涉嫌代替考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