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塔“躺平”?湖北天桥被指“撞脸” 官方否认抄袭但认欠考虑
昵称“小蛮腰”的广州塔是不少人熟知的广州市地标,可是它近日却被发现“倒”在了湖北黄石市。事缘当地一条百米天桥与广州塔“撞脸”,两者外观乍眼一看犹如只是一个直立,一个“躺平”而已,甚至舆论纷纷质疑该天桥设计涉嫌剽窃。对此,当地建设局工作人员回应表示,天桥设计上确实有参照,但就不认为有故意抄袭;又指把广州塔“放倒”确实考虑不周。
该行人天桥是位于黄石市广州路与白马路交叉口的跨线景观桥,其采用三跨钢箱梁桥,全长98米。官方资料显示,广州路跨线人行天桥工程施工项目于2020年8月开始招标,包括跨广州路景观桥和山坡景观园路两部分,项目设计概算为2228.2万元(人民币.下同),其中工程费用为1874.96万元。
目前天桥已进入调试阶段,其可有效将附近磁湖湿地公园与白马山柯尔山公园连为一体,形成整体公园效应,并方便周边居民出行。
然而,天桥的外形却相当惹议,不少网民质疑其外观与广州塔过度相似,有抄袭之嫌,甚至有广州市民表示设计容易让人联想到“广州塔倒下了”,观感让人不适,还有人戏称这是“广州小蛮腰黄石分腰”。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更认为该建筑不仅涉嫌抄袭,且是恶搞。他解释,设计是“向上”和“向善”的行为,讲究功能与美,而该黄石的建筑作品却将公众熟知的建筑设计进行丑化,违背了设计的初衷。
到底是抄袭还是纯属巧合?黄石市下陆区团城山街道办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不太清楚,因为它只是一个形状,“它(广州塔)用了别人就不能用这个形状了吗?这个有没有专利?你有专利,才有抄袭的说法”。下陆区建设局一工作人员亦认为不存在故意抄袭,又指从道路环境、城市景观来说,“黄石小蛮腰”是根据当地城市面貌建造的,是合理的,但就指出把广州塔“放倒”欠考虑。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广州路景观桥的设计方案名称为“时空隧道”,设计理念源于黄石是“十里钢城,百里矿山”,现要向生态园林城市转型,故钢网结构的“时空隧道”设计正好可体现转型的寓意。他强调其或许与广州塔的外形比较是有点相似,但是设计、结构等方面都不同,不存在设计抄袭,“也有网友说是广州塔‘躺平’,也挺好的呀”。他又强调“黄石小蛮腰”并非官方的说法。
早在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便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明确各地要把市级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大剧院等超大体量公共建筑作为城市重大建筑项目进行管理,严禁建筑抄袭、模仿、山寨行为。
广东省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吴让军表示,广州塔为镂空的钢结构框架,钢柱自下而上呈逆时针扭转,建筑、结构完整统一,设计新颖,具一定特征和审美意义,在满足独创性要求下可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建筑作品。而“黄石小蛮腰”如外观和广州塔的相似程度达到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实质性相似,且不能证明相同部分来自公有领域或第三方的情况下,确实可能构成了侵权,但这还需要细致比对,更多的材料才可做进一步的判断。
其实,这次已非内地近年首次出现公共建筑“雷同”,2020年,江苏高邮汪曾祺纪念馆就被指与位于乌镇的木心美术馆神似,如皆是木纹清水混凝土材质的外立面、蛇形旋转楼梯等。
汪曾祺纪念馆的设计方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当时回应表示,网民仅仅选取某一两个片段做比对有断章取义之嫌,木心美术馆设计者、建筑师林兵则认为如此雷同恐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