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梅沙惊现有毒水母群 曾有男童惨遭蜇伤皮肤溃烂要植皮两次
撰文: 朱加樟
出版:更新:
深圳盐田大梅沙海滩是不少港人假期放松的好去处,但近日该处海域出现水母群,专家鉴定为有毒的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伞径大的能超过50厘米。
人民网曾报道,中国沿海均有白色霞水母出没,每年造成大量蜇伤事件。伤者会遭受剧烈的疼痛、瘙痒、肿胀、炎症、风团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陆媒指,“五一”长假将至,大梅沙海滨公园已经换上了密度更高的防鲨网,并安排工作人员全天候在沙滩和海域巡逻,打捞网内的水母,劝离试图进入非游泳区的游客。
针对水母活跃期,公园已经建立了季节性防控机制,会增加巡逻频次,强化应急处置能力。
为什么会突然出现这么多水母呢?海洋环保专家刘志冰解释,这和最近的海洋环境变化有关。比如海水富营养化,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母的“口粮”充足了,自然就容易大量繁衍。
在2022年,深圳一名7岁男童在大梅沙海滨游玩时被水母蜇伤,双腿出现大面积红肿。医生当时检查发现,男童腿部伤势比较严重,部分皮肤已经溃烂到可以看到脂肪组织,于是对男童的伤口进行了清创处理,还先后进行了两次植皮手术。
28岁女深圳大梅沙海滨栈道堕海亡 疑因拍照打卡 警方:寻获遗体深圳大梅沙“海水粪超标”不宜游泳 专家:幼儿或老人避免下水深圳大梅沙海面现浮尸 目击者:应是男性,景区已封锁搭深圳地铁去海边看日出!晨曦特快车明上线5时30分出发到大梅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