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蔗,毒过蛇?专家解画:霉菌是始作俑者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甘蔗以其清甜多汁而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但最近网上流传的“清明蔗,毒过蛇”的说法引起了不少担忧。许多网友表示,他们的长辈告诫在清明节期间不能食用甘蔗,因为这种蔗可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这些说法究竟是否真实?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高三基表示,“清明蔗,毒过蛇”是一种误解。甘蔗本身并不含毒素,而是在春季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加的条件下,某些霉菌会繁殖,导致甘蔗霉变,这才会产生毒素。
高三基指出,这一说法并非指清明时期的甘蔗本身有毒,而是提醒人们在这个季节甘蔗容易发生霉变,因此食用前需谨慎辨别。霉变的甘蔗会出现红褐色的变化,并散发酸臭或酒糟的气味。
专家强调,霉变的甘蔗特征是切开后会显示红色或褐色,这种甘蔗通常被称为“红心甘蔗”。如果误食这种甘蔗,可能会出现中毒症状。专家指出,一种名为节菱孢霉菌的霉菌会产生神经毒素3-硝基丙酸,仅需0.5克即可引发中毒。
中毒后,可能出现头晕、呕吐、抽搐,甚至可能导致死亡。目前尚无针对3-硝基丙酸中毒的特效药物。
考虑到霉变甘蔗的潜在危险,专家建议在选购时应该格外谨慎。以下是挑选新鲜甘蔗的三个步骤。一是观察叶片。新鲜甘蔗的叶片应该是青绿色,若已枯黄则表示存放时间较长。二是触摸甘蔗。用手指挤压甘蔗,如果感觉松软,则可能已储存过久。三是嗅闻气味。切开甘蔗后,如果散发出清香味则可食用;若有酸味或酒糟味,则应避免食用。
总括而言,专家强调“清明蔗,毒过蛇”的说法并不正确,大家无需过度恐慌,而应理性对待,确保选择新鲜的甘蔗以享受其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