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开启环绕火星之旅 引力影响下“精准刹车”最关键
“天问一号”探测器早前传回首幅火星图像,于2月10日完成“近火制动”,开启环绕火星之旅。
事实上,“近火制动”是火星探测过程中的重要节点之一,并且有一定风险,包括制动捕获只有一次机会,制动的时机、时长、力度等都必须十分精准。
此外,天问一号抵达火星时与地球距离远,通讯延时长,地面无法实时监视和控制,整个制动过程必须由其自主完成,对自主控制有很高要求。
据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介绍,按照轨道动力学规律,当航天器接近一个天体时,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航天器将与天体擦肩而过,整个过程形成一个双曲线轨道。在接近过程中,航天器受天体引力影响,速度会愈来愈快,在距离最近时达到峰值。如果此时航天器不制动,它会逐渐远离,速度慢慢下降,最后摆脱引力飞离天体。如果想从转移轨道进入环绕天体运行的轨道,航天器就必须实施制动减速。
全国太空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亦表示,天问一号实施制动减速时,要先调整飞行姿态,将引擎喷管朝向前方,等时机恰当时点火开机,以此降低速度,整个制动过程的控制必须十分精准,“只有刹车时机和时长都分秒不差,才能形成理想的捕获轨道。”
杨宇光并提到,制动捕获有一个原则,轨道愈低,引擎愈省能量,效率也就越高。但对于距离上亿公里的火星,航天器的位置测量和控制都可能出现误差,如果制动点的轨道高度过低,可能导致其撞向火星表面。同时,航天器并不是在某一个点把速度降到多少,而是在一个飞行弧段内持续减速,制动点火的时间需要精密计算和精准控制。如果制动时间过长导致制动力度过大,也会面临坠毁的风险。
值得一提是,中国在历次探月任务中,嫦娥系列探测器均圆满完成“近月制动”,但天问一号所面临的“近火制动”,却之有所不同,最显著的区别源自距离。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万公里,对于测控通讯来说,延时不过约1秒钟。但天问一号实施“近火制动”时,地球与火星的距离超过1.8亿公里,单向通讯延时长达10分钟以上。
杨宇光指,因此自主控制绝非只靠地面准备指令、航天器执行就能完成,要大量依赖于测量手段。为了确保测量准确,在执行关键动作的航天器上都有多个传感器,通过多种途径和不同手段,结合地面测量数据,判断测量结果是否精确。在执行指令时,也会通过传感器来反馈执行情况。当遇到意外情况,来不及等待地面处理时,航天器也会自行判断,然后按照预案自行应对。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