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小学生科研获奖遭质疑:研究喝茶抗癌 实验中需取小鼠内脏

撰文: 姜庚宇
出版:更新: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近日有多项得奖作品被指造假,其中有云南一小六学生凭借一篇对结直肠癌(大肠癌)基因疗法的研究报告获奖,该研究被指达到硕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一名小六学生根本不可能完成。这名小学生的父亲目前已经出面承认自己“过度参与”,奖项也被撤销。
而网民很快发现,有另外两名同样是小学生的参赛者,凭借研究喝茶抗癌获得小学组三等奖。实验过程包含取出小鼠的内脏进行研究,而两名学生当时分别就读小学三年级和五年级,被认为不具备这样的实验能力。

两名小学生的实验过程包含取出小鼠内脏研究。(网上图片)

这个题为“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的项目,在大赛官网的简介中称,用绿茶提取物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EGCG作为受试药物,研究其在裸鼠肝脏肿瘤疾病模型中的体内药效。

该项目一经曝光就引发不少网民质疑,认为小学生“怎么敢取小鼠的肝脏”,更不要说这些实验要求逻辑性强且严谨,数据处理还需要很强的医学基础支撑。而据昆明市某研究所一位科研人员称,小鼠实验成果不花上几年时间是不可能完成。

对此,负责项目审核的武汉科学技术馆周三(15日)表示,正核实调查事件。

对于接连有小学生获奖研究超出其能力水平,不少网民嘲讽“接下来幼儿园组要出场了”:

“幼儿园?算了,直接娘胎里颁奖得了”
“求你们放过小学生吧”
“厉害了我们的小学生,快查一查他们的爹”
“孩子没有错,错的是大人!”

也有人呼吁大赛应该检讨赛制和评分标准,杜绝这样的现象再发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大赛主办方必须反思评奖标准和办法,比赛应重视对学生参加创新活动过程的考察,引导学生重视参与过程与体验,而不能只是看学生提交的“成果”。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应健全回避制度,提高评委会专业评审、甄别能力。另外,对参赛项目是否为参与研究、独立研究以及规范署名等问题有更细化的规定。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近日有多项得奖作品被指造假,图为该大赛的颁奖现场情况。(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官网)

对于近期大赛中众多获奖作品引发的争议,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在周三(15日)的声明中表示,组委会秘书处高度重视,已成立专项调查工作组进行核查,责成并督导相关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单位,对有关情况进行全面、认真核查。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赛评审规则与程序,强化监管机制,更好引导和规范青少年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