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大学课程“网红”化 教你拍拖、打机和野外求生

撰文: 李虎门
出版:更新:

近期,内地的大学开设多种创新课程,从宠物驯养课、减肥瘦身课,到“爱情观”养成课、海岛野外求生训练课,甚至“游戏课”,各种五花八门的课程,让课程变得更加有趣、多元、贴近学生生活。

图为学生正在制作酸奶。(网络图片)

据陆媒早前报道,酸奶、奶酪、东坡肉,烤箱、电磁炉、冰淇淋机……在浙江大学一堂“香气四溢”的选修课上,食材、设备一应俱全,学生们正在琢磨美食配方、研究改善口感的方法。

浙江大学学生张成勋从未下过厨房,他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用牛奶为原料制作了酸奶。

这门课程名为“动物产品加工实验”,内容涉及乳、肉、蛋制品的加工原理和技术。老师解释,“比如,牛奶为什么能够做成酸奶?这其实与牛奶的蛋白结构和性质有关,我们学的是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近年来,内地大学课程从传统的“老师说、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到现在让学生在耳目一新、眼前一亮的教学环境中收获真知。

比如,一些大学借著科幻小说、电影走红的“东风”,开设了科幻小说“衍生课”。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80后”教授张威面向全校开设了一门“爆款”选修课——《星际旅行101——科幻中的科学》。老师“幽默生动”、作业“大开脑洞”是这门课留给许多学生的印象;深圳大学开设的《科幻小说中的政治经济学》,30个选课名额每次都“供不应求”。

山东大学教师张进以中国最“火”的网络手游《王者荣耀》为突破口,开设了一门《王者荣耀史实人物鉴析》,介绍在游戏中出现的历史人物的真实事迹,吸引许多学生“蹭课”。

内地大学教授以手机游戏为题材,吸引学生上课。(截取网络)

“80后”教授张威开设的虽是一门物理课,但课堂上有各类专业的学生。他鼓励商学院的学生试著讨论星际旅行中存贷款利率的计算,而法学院的学生可以关注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问题,历史学院的学生则可以研究时空穿梭实现后史料的定义问题。

他认为,对于非物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让他们结合自身所长,试著运用科学思维和方法更为重要。

事实上,这些“叫好又叫座”的网红课背后,是近年来官方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所做出的努力。多所大学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变“水课”为“金课”,改善偏科、专业过窄等问题,更加关注青年学生的均衡发展和个性化培养。

“中国的高等教育不能再是老师说、学生记这样千人一面的教学方式,再让学生靠死记硬背去考试。成功的教育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助理教授殷俊说。

浙江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金娟琴说:“和传统单向灌输、强调专业的教学模式比起来,现在的课堂更活,教学内容更多元,课程的选择也更多了。我们强调赋予课程灵魂,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启发。”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