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月薪1.5万吃不起车厘子”引热议 官媒揭贩卖焦虑产业链

撰文: 彭琤琳
出版:更新:

继内地自媒体红人咪蒙团队的毒鸡汤文章被批煽动民众情绪后,近日再有一篇以相似方式“贩卖焦虑”的爆款文章《26岁,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以下简称《吃不起车厘子》)受到各方质疑。中共北京市委旗下的《北京日报》评论称,吃不起车厘子就渲染“生活品质太差”是无稽之谈。

在《吃不起车厘子》一文中,作者把女生财务自由从低到高分为15个阶段,最基本的是辣条自由,接近最高级别的就是车厘子自由。同时又以“我有一个朋友”为例,指出“有人月薪一万五,看起来还不错的生活,实际连个车厘子都不舍得吃。”

文章发布后,“车厘子自由”成为网民热议话题。接著又衍生出士多啤梨自由、榴莲自由等,网民纷纷对照自己达到哪一档次。还有不少人效仿他人在朋友圈晒出车厘子和其他昂贵的水果“炫富”。

有人表示,“在北方车厘子是交友必备神器,是冬天水果里的绝对C位”。不过,也有网民笑称目前达到的只有“喝水自由”,另外有人认为“什么自由都不需要别人来定义”。

不过,“车厘子自由”成了挑动舆论的新名词后,亦惹来了不少批评和质疑。有媒体评论这篇文章充满了“贩卖焦虑套路”。《北京日报》评论指出,车厘子作为一种进口水果成本高昂,即便是北上广月入一万的白领,刨除生活开支,也很难做到“想吃多少吃多少”,因此吃不起车厘子就渲染“生活品质太差”,纯属无稽之谈。

评论还称,朋友圈隔几天就会涌现出一批高度相似的爆款文章,围绕焦虑已经形成产业链:先制造焦虑和传播焦虑,后研制鸡汤和售卖鸡汤,再制造新焦虑和研制新鸡汤。而鸡汤的受众“非但不会获得精神的救赎,反而被引向更加无解的焦灼。”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