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胃炎】6岁童食假“鳕鱼块”泻油状物 专家:工业用油鱼
11月25日,四川6岁男孩吃了超市19.8元人民币一斤的冷冻“鳕鱼块”之后,当晚上吐下泻,排泄物是呈油状的黄色液体,送院后被诊断出患上急性肠胃炎。不过由于无法证明事故与进食“鳕鱼块”有关,男孩母亲刘悦(化名)当时未能向超市追讨医药费。
据内地《红星新闻》12月4日报道,其后刘悦带“鳕鱼块”样本到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化验,证实所谓“鳕鱼”其实是油鱼,其可供工业用的高油脂会影响婴幼儿代谢,导致腹泻。
报道指涉事超市并未回应事件,批发商则承认涉事产品为“水鳕鱼”,成份名是“细鳞壮鳕”,要达到鳕鱼的标准肯定是不可能的,超市是为了招徕生意才标注产品为“鳕鱼块”。
水产所主任魏文燕则指出:“很多超市里面,尽管标注的是鳕鱼,但其实都是油鱼,从价格上就明显看得出来,任何一个地方鳕鱼不可能只卖一、二十元一斤,真正的鳕鱼根据产地不同价格会有差异,但批发价都是上百元一斤。”
油鱼肉质偏黄、解冻后肉质疏松
报道又引述魏文燕所言,指油鱼含有大量油脂,在国外主要用于工业作润滑油,一般不作为食用:“这种油脂一般人体难以代谢,因此对于婴幼儿来说本身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所以对这种油脂很敏感,就会造成腹泻。”
至于如何分辨真假鳕鱼,魏文燕指假鳕鱼冰块都比较大:“真正的鳕鱼肉质是洁白的,油鱼则能看到肉质偏黄,并且肉块里面还有红色的血丝,鳕鱼是没有的。”解冻后真正鳕鱼肉是很细腻和紧凑的,油鱼在解冻之后,肉质和肌纤维很疏松,残留水份会含有一些油脂颗粒。
港食安中心禁以“鳕鱼”命名
早年也有香港本地传媒报道,市面“银鳕鱼”和“白鳕鱼”其实都不是“鳕鱼”,三者毫无关系,故此专家建议食物标签注明拉丁学名。
至于“油鱼”,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于2007年建议进口商注明为“蜡油鱼”和“oilfish”,同时不可使用“鳕鱼”等其他俗名,以供业界和消费者分辨,不过据称部份国家和地区直接建议不要食用油鱼,甚至禁止进口和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