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天眼”实验室启用 致力低频射电天文研究与技术发展
撰文: 郑子健
出版:更新:
5月29日,中国科学院FAST(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重点实验室举行启用仪式。据内地《科技日报》称,该实验室凭借使用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将致力于低频射电天文研究与技术方法发展。
实验室主任彭勃介绍,其团队将调试和运行有“中国天眼”之称的FAST,参与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国际合作,推动和建造百米级全可动射电望远镜,以及发展高性能射电天文接收机等。同时,该实验室将对射电天文观测方法及相关应用,以及脉冲星、中性氢等低频射电天文科学展开研究。
目前,FAST19波束装置正在调试阶段,预计6月初可投入使用,届时,FAST巡天速度将提高5至6倍。为了应对随之产生的超级数据,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与贵州师范大学共建的FAST早期资料中心正在扩充容量,在19波束装置正式投用后,预计每天处理资料计算分析量达40T以上。
数据运算速度提升近百倍
FAST早期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刘志杰说,一般情况下,计算1G的单个数据观测文件,单台电脑耗时3小时以上,系统在引入GPU等一系列平行计算技术后,可以做到单台伺服器单个文件3分钟内完成计算,提速近百倍。
其次,19波束装置每天计算会产生百万张候选体图,真正有价值的只有几张,FAST早期科学资料中心开发智能数据库,可以通过条件检索出天文学家想查找的脉冲星计算结果图型。FAST新近发现的毫秒脉冲星,就是由该系统计算协助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