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发现新物种 成虫寿命仅几小时 因《赤壁赋》得名苏轼无爪蜉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陆媒《封面新闻》报道,2024年,长江流域发现一个全新的蜉蝣物种,因苏轼曾于长江写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故而该物种被命名为“苏轼无爪蜉”。

图为苏轼无爪蜉稚虫。(封面新闻)
图为苏轼无爪蜉雌亚成虫。(封面新闻)

公开资料显示,苏轼无爪蜉的发表人为南京师范大学蜉蝣目课题组郑徐弘毅,发现地点为长江北段(湖南省、湖北省)。

据介绍,全世界仅发现了9种无爪蜉蝣,包括苏轼无爪蜉蝣在内,中国仅发现了两种,“苏轼”是全国第二例无爪蜉蝣,第一例是在云南怒江发现的。郑徐弘毅表示,苏轼无爪蜉成虫的寿命可能只有几个小时,“它们于凌晨羽化,只需要在江面扑棱几下,在日出之前就能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

图为苏轼无爪蜉雌亚成虫。(封面新闻)
图为苏轼无爪蜉稚虫。(封面新闻)

1082年,苏轼在游览长江北段的赤壁矶后写下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千年之后,一个全新的蜉蝣物种在长江北段被发现。为了纪念这场跨越千年的缘份,该蜉蝣物种被命名为“苏轼无爪蜉”。

据郑徐弘毅介绍,在生物学命名中,最常见的就是以物种特征、分布地点以及人名来命名,“我觉得这样命名很有趣、浪漫,包括课题组组长周长发在内,大家也都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