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创新“备份子宫”技术 助六次流产女子圆母亲梦

撰文: 许祺安
出版:更新: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三院”)近日成功运用“子宫内膜类器官培养技术”,帮助一名曾多次流产的女子成功怀孕并顺利产下一名早产女婴,创下国内外首例此类技术应用于复发性流产治疗的纪录。

《羊城晚报》报道,患者小娟(化名)七年内经历六次流产,前期的基因检测显示胚胎无异常,但子宫内膜功能可能存在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广医三院医疗团队结合广东省产科重大疾病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创新性地采用“子宫内膜类器官”技术,为小娟创造一个“备份子宫”。该技术透过体外培养小娟的子宫内膜组织,筛选出最佳药物组合以优化内膜环境。

报道指出,根据类器官筛选结果,医疗团队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并对小娟进行三个月的药物干预。今年年5月,小娟成功再次怀孕。在34周时,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医疗团队选择剖宫产方式顺利迎接一名1770克的“小龙女”。

尽管宝宝早产,经过新生儿科悉心护理,母女最终健康出院。小娟表示,感谢医护团队的专业治疗与心理支持,帮助她终于实现多年以来的母亲梦。

广医三院专家表示,此次成功案例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类器官技术的创新应用,不仅为子宫内膜疾病的个性化治疗开启新篇章,也为不孕症治疗方案的优化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