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狮”标本因表情成网红 上海自然博物馆亲解:与填充物有关
撰文: 陈进安
出版:更新:
上海自然博物馆内一座“萌狮”标本近日引起网民热烈讨论,只见该堂堂非洲狮完全没有想像中的威严,反而是一幅十分呆萌的模样。周二(13日),“上海自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发表文章,解释了萌狮表情之所以如此奇特,其实与填充物有关。
据了解,该“萌狮”位于上海自然博物馆1层的“生命长河”展区,几乎所有观众都对它过目难忘,甚至收藏在手机中当作表情包使用,“上海自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甚至形容其为馆内“网感”最强的动物明星。
据介绍,针对各类生物的独特性,标本的制作师通常会选取相适宜的保存技艺,如鱼类、蛙类等生物,常将其安置于福尔马林溶液中留存;昆虫界则多见干制技术,以保留其纤细形态。至于哺乳动物和鸟类,制作师需要先精巧塑造身形模型,随后细致地覆以剥取的皮张,以复原其生动自然的生前形象。与之相对,那些缺乏造型、仅平铺展示的标本,则被称作假剥制标本。
而涉事“萌狮”生前其实是杭州动物园的成年雄狮,于1977年死亡后被送至上海自然博物馆,并制成标本。上海自然博物馆表示,在其刚被制成标本的时候,也是威风凛凛,目光如炬的。
之所以面容现时呈现出如此独特而引人注目的神情变化,是由于在那个年代,受标本制作的技术局限,萌师的体内填充的材料是稻草和支撑用的铁架结构。而随著岁月的流逝,加上馆内不断变化的环境因素,这些原始填充物逐渐无法抵御岁月的侵蚀,导致其面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形变,结果不经意间造就了今日微妙的“网红”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