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52岁女子乏力贫血竟确诊「吸血鬼病」 一家四口均携带这一基因
吸血鬼原型?近日内地52岁的林女士被查出患上有“吸血鬼病”卟啉病,且一家四口全部携带该疾病的基因,上演现实版“吸血鬼家族”。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林女士总感到身体乏力,一开始以为休息不足,并未放在心上。后来,林女士脸上、手上的皮肤都开始变黄,正当她准备就医时,突然难以行走,从一楼上到四楼竟用了快一个小时,好不容易走到家门口就撑不住瘫倒。幸亏被邻居发现,赶紧联系家属,将她送到医院。
林女士检查结果显示为“贫血”,但连生活都无法顾及,她不得不开始四处求医。辗转江苏、北京多地,直到今年年初,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病科赵宏主任医师门诊。高通量基因测序证实她的FECH基因突变,属于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
卟啉病又称血紫质病,是一种由血红素合成酶异常引起的代谢紊乱疾病。发病率仅5万分之一甚至更低,女性多于男性。西方的吸血鬼原型可能就是卟啉病患者。卟啉病患者见到阳光后,皮肤、鼻子或者耳朵会被晒伤,所以他们害怕见到阳光,因此才有“吸血鬼病”一说。
据医生介绍,不同类型的卟啉病表现不同,可以兼具多种临床表现。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表现为腹痛、恶心及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烦躁、焦虑,出现幻觉、多汗、手足麻木等神经系统症状也是其表现之一。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迟发性卟啉病的典型表现为光过敏,光照部位常常出现水泡、结痂、色素沈著、黑变、多毛等,这也是该病患者昼伏夜出的原因。混合型卟啉病则可同时出现上述两种表现。
此前电影《周处除三害》热映。看完电影后,大家对电影中陈桂林吐黑水的情节印象深刻,现实中有25岁女生口吐黑水,最终被确证为患上了急性间歇性卟啉病。
因为卟啉病症状不典型,极易导致误诊。一种较为便捷的初步诊断法是将卟啉病患者新鲜尿液置于阳光下,数小时可变为棕红色,这是卟啉病的特有表现。确诊卟啉病需要进行基因检测,部分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亦可以辅助诊断。
因担心遗传问题,林女士的儿女也接受基因检测,结果发现同样存在卟啉病基因纯合突变。这意味著,尽管现在还未发病,但在诱因诱发下,他(她)们也可能随时发病。而林女士的丈夫经检测则是杂合突变基因携带者,不会发病。一家四口人,3人竟都有可能发作“吸血鬼病”,结果令人震惊。
卟啉病至今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去除诱因是首要方法。疲劳、月经、饥饿、精神刺激、感染、怀孕以及某些药物都可以诱发急性间歇性卟啉病,而光照、食用较多含铁食物则可能导致迟发性皮肤型卟啉病。所以,病人可以注意补充碳水化合物,避免长时间日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