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网民建议电梯「左行右立」遭地铁拒绝 多地因安全隐患已不提倡
许多地方的地铁站、商场等场所的扶手电梯都有“左行右立”或“右行左立”的习惯,会让其中一边出来给赶时间的人行走,部分舆论也会以此作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准。近日,四川成都就有网民向官方咨询在上下班高峰期间,地铁是否可以引导乘客使用扶手电梯时“左行右立”。对此,成都地铁回应指,为保障大家的安全,不提倡“左行右立”,建议民众乘坐扶手电梯时保持静立。事实上,随着对安全隐患的关注,多地已不提倡相关做法。
在“问政四川”平台,有网友留言,咨询成都地铁能不能在早高峰用喇叭提醒引导乘客“左行右立”,左边让有急事的人行走,“有时候就迟到个两三分钟真急死个人”。
对此,成都地铁回应指,就扶手电梯运行本身而言,并没有“左行右立”的说法。从长远来看,“左行右立”也的确会对扶手电梯构成一定影响,由于一侧承重,链条磨损会加剧,而且电梯每级阶梯的高度远高于普通步行楼梯,在上面行走存在摔倒、跌倒的风险,尤其高峰期间,人流量较大时,一旦前面有人摔倒,后面的乘客避让不及就有可能引发大面积的踩踏。
因此,为保障大家的安全,成都地铁不提倡“左行右立”,建议乘客乘坐扶手电梯时保持静立。如果确实有急需,乘客可以选择步行楼梯快速通行。
报道指,“左行右立”的做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44年,英国伦敦地铁“请站到右侧”的标识。其一度被视为文明礼让的习惯,获世界上不少大城市推行和提倡,成为城市发达和文明程度的某种“风向标”。
然而“左行右立”却存在安全隐患,也不一定高效。曾有研究指出,当扶手电梯两侧同时站人,每分钟可运送113名乘客,可“左行右立”时,每分钟可运送的乘客就降至81名,而且还让更多乘客堵在了扶手电梯的入口处。长此以往,还会导致扶手电梯轻微倾斜,也更容易导致电梯事故,数据显示,约四分之三的扶手电梯事故是人们走动所致。
根据目前实施的国家标准(GB16899-2011),扶手电梯的梯级高度一般为21cm,最高不得大于24cm,高于公共场所楼梯要求的设计高度13cm至18cm;此外,扶手电梯的梯级深度不能小于38cm,远高于普通楼梯的踏步宽度最低要求22cm。另一方面,商场电梯的速度通常是每秒 0.5 米,而地铁的则属于“高速电梯”,达每秒0.65至0.7米。从设计原理看,扶手电梯的坡度较日常的建筑机制结构的楼梯要高,并不适合行走。
亦因此,近年来已有多地取消了“左行右立”的倡议,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南京,以及香港。香港机电署已明确指出,在扶手电梯上行走是“危险行为”。即使是大力推广有关做法的日本地铁公司,也早在10年前修改了站内广播,把“让出左侧通道”的引导删除,改为“请勿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