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尾收费”能否达致“源头减废”?|一理通
近月政府提出垃圾征费,引起广泛讨论,闹得热哄哄之际,政府体恤市民难以一时三刻接受新措施,将实施日期由今年愚人节推迟到8月1日。
小弟作为香港小市民的一员,对家居垃圾收费亦有所意见,简单而言,新措施带给我三个重点,第一:掉垃圾须以政府指定胶袋妥善包裹,第二:收费标准以垃圾体积为基础(不是以重量计算),按不同大小指定胶袋收费,第三:不遵守将会被罚款或甚至监禁!
小弟一向支持环保,亦十分赞同“用者自付”的原则。政府以往一直提倡“源头减废”,当中为了减少市民使用不必要的胶袋,立例要求市民在购物时如要求胶袋盛载,便需付款,以减少日常使用胶袋的数量。
事实上,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会使用不少物品,他们所付的代价是那物品的制造成本以及相关利润,但当中并没有包含它变成废物后所需处理的成本,例如市民在杂货舖购买的储存胶盒,其制造成本可能才一个几毫,但要把这个胶盒分解成大自然的一部分,其成本可能是制造成本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今次政府所推行的措施,虽则也是以“用者自付”的原则,但收费过程不是在“源头”,反过来是在“源尾”,小市民在未习惯新模式的收费下,有不同意见亦很合理,小弟希望政府从善如流,在和谐气氛下以鼓励及劝喻手法推行新政,在执法上弹性处理。
正所谓“年廿八、洗邋遢!”,相信大部分市民会借此日子在未需征费下,与一些长久不使用的物品“断舍离”,我们又要辛苦一班清洁工友了。
【财经专栏】一理通
资深专业人士,多年来见证香港的高低起伏,同时亦八足咁多爪,期望以“一理通百理明”的方式,与读者分享所见所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香港01的任何立场,香港01亦无法核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
另外,以上纯属个人研究分享,并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机构立场,亦非任何投资建议或劝诱。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