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政策研究小组倡灵活地价支付模式 允许发展商框架自主探索

撰文: 黄祐桦
出版:更新:

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香港及国际分会、香港房地产协会联合组成“北部都会区政策研究小组”。该小组就北部都会区发展展开意见收集并集成建议书,并计划于今日(23日)向发展局递交相关建议书。

而今次建议书内容涵盖片区开发、土地供应、收地拆迁、交通基建、创科发展、环境保育,以及统筹能力7大重点。其中该研究小组建议政府,允许发展商在“片区开发”框架中自主探索,同时又倡议采用灵活的地价支付模式。

允许可于既定框架内自主探索具体项目和方案

该建议书在“片区开发”模式中建议,政府可提升发展弹性以激励创新方案,允许开发者在既定框架内自主探索具体项目和方案,如住宅与创科发展的比例、总楼面面积等。

同时可借鉴市建局及港铁,研究以灵活的地价支付模式,例如分期付款、按利润分成或非原址换地等。此举可有效降低项目的前期投入成本,同时让政府在项目成熟后分享利润。

另又建议通过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并协调国家政策性银行提供低息贷款等激励措施,加快实现开发目标。同时进一步鼓励企业在北部都会区进行长期投资。

香港房地产协会 (HKRPF) 会长郭海生。(黄祐桦摄)

郭海生:冀政府决策多考虑平衡投资者风险

香港房地产协会会长郭海生表示,政府决策时应该多考虑如何平衡对投资者风险,因为对投资者而言,做生意要赚钱,如果没有利润,对投资者而言是很难决定投资方向。又希望政府不要将风险倾向投资者。

引入新土地类别建设高端人才及学生宿舍

此外,建议书又就优化北都土地房屋政策提出建议,认为可以在北部都会区引入新土地类别,专门用于建设高端人才和学生宿舍,并规定此类土地上的房屋仅限于租赁,并不得出售

另建议政府修改规划和地契限制,如放宽车位要求、调整可建楼面面积等,以满足市场实际需求。同时通过提升政策灵活性与竞争力,鼓励私人开发商积极参与项目的兴建与营运,加快宿舍建设进度,以满足大学城及相关区域的住宿需求。

同时又建议,政府可以弹性调整公私营房屋供应比例,而不拘泥于现行公私营房屋的“7:3比例”。如可在新田科技城附近增加私营房屋供应、在古洞北等新市镇则可加建资助房屋,缓解基层住房压力等。

(黄祐桦摄)

建议引入智能交通系统 倡采用公私合营

而鉴于北部都会区在未来五年内将有约6万伙房屋单位落成,其中包括约10条新公共屋邨。建议书指出,政府可优先发展交通基建引入智能交通系统,透过应用科技提升交通效率,减少拥堵、优化交通流量,并实现更灵活的交通管理。

另外,该研究小组又建议。政府采用进化版的公私合营模式,制定清晰的回报机制,吸引私人企业参与基建投资与管理。

(黄祐桦摄)
(黄祐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