斡旋以巴冲突 美国的对华希望注定落空

撰文: 郑真
出版:更新:

以巴局势将何去何从?谁来阻止冲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中东连续数日进行穿梭外交之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访问中东,很明显布林肯没有能力平息冲突,必须拜登亲自出马。但是拜登能够做什么呢?

推进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的和解本来是拜登为明年大选增色的政绩,但相关进程现在已经停止,尽快平息事态让和解进程重回正轨符合拜登的利益。不过,和以往美国一言九鼎不同,今时今日,美国已经无法明目张胆偏袒以色列。

地区大国已经拥有了向美国要价的筹码。这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对待布林肯到访的怠慢态度就可以看出。美国可以偏袒以色列,但必须让地区大国也满意。拜登要以挺以色列来赢得国内犹太裔的支持,这是绝对的政治正确。但是国际政治的道德高地也需要兼顾。美国其实陷入了外交困境。

2023 年10月14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离开埃及。(Reuters)

美国是以色列最大的支持者,也是最大的影响因子,只有美国可以阻止以色列。而在右翼倾向已经非常严重的以色列,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如果不将战争打下去,他必然下台。听美国的保持克制就保不住总理的位子,继续打必然引发国际社会的连锁反应。内塔尼亚胡本身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事态发展到如今,美国无法独善其事。布林肯10月14日同中国外长王毅的电话是从美国驻沙特大使馆打出的,根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的说法,布林肯要求北京利用其在中东的一切影响力阻止其它国家和组织卷入这场冲突。布林肯认为如果中国能够利用其影响力,这可能会有帮助。

中国会像布林肯说的可以阻止其他国家卷入冲突吗?

在笔者看来,中国外交部在布林肯王毅通话的通稿中,着重强调了北京促华盛顿采负责任做法,并未提及美国敦促中国利用影响力促进解决中东危机。这是中国态度的风向标。

拜登访问以色列。 (REUTERS)

以巴冲突发生后,中国方面的反应是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有表态,中国中东问题特使有表态和出访动作,中国外长王毅有电话外交。和美国、俄罗斯、土耳其、约旦、沙特、埃及、伊朗等地区国家首脑外交频密不同,中国的反应最高层级是外长级别。

不是中国不愿意发挥作用,而是事态发生后,中国在中东的影响力和位置,实际上是很明晰的。中国不是中东的关键话事人。无论是以巴双方还是地区大国,都不会第一时间将解决问题的矛头指向中国。美国才是以巴冲突后各方的目光聚集处。美国应该担起责任,应该发挥负责任的大国角色。中国不会贸然出手。中国会在中东发挥和实力地位相匹配的影响力,但绝对不是按照美国的路线图行事。

不是中国急切填补美国战略转移到亚太之后的中东权力真空,而是美国希望中国出面发挥影响力。这才是最大的讽刺。美国寻求中国发挥影响力,有希望合作的一面,也有借机向中国施压的一面。美国视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处处要求中国承担国际责任,此次中东问题,很有可能演变为美国向中国甩锅。在中美关系持续低迷的当下,美国首先要让中国放下防备和芥蒂,然后才是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