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地区的战略竞争将决定太平洋西缘的控制权?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中国与美国和菲律宾在南海的地缘政治博弈,正朝着对中国不利的方向发展。

菲律宾方面称,中国海警8月5日在南沙仁爱礁海域对菲方向仁爱礁“坐滩”军舰运送轮换人员和补给物资的船只进行拦阻并使用水炮攻击,违反了国际法,菲方对此予以强烈谴责。中国方面称,中方在多个层级、利用多种渠道向菲方提出交涉,要求菲方不得擅自派船只闯入仁爱礁,不得向“坐滩”军舰运送用于大规模维修加固的建筑物资。在菲律宾派出2艘船只擅自闯入仁爱礁海域后,中国海警船依法予以拦阻,为避免直接拦阻出现碰撞,使用水炮实施警示,现场操作专业、克制,无可非议。

对此事件,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支持菲律宾,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承诺,并援引国际法庭2016年7月的裁决说,中国对菲律宾专属经济区内的仁爱礁周围海域的主张不合法。美国方面重申,对于菲律宾公共船只、飞机和武装部队,海岸警卫队的武装攻击,美国将援引美国根据1951 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第4条做出的共同防御承诺。

菲律宾方面称,中国海警8月5日在南沙仁爱礁海域对菲方向仁爱礁“坐滩”军舰运送轮换人员和补给物资的船只进行拦阻并使用水炮攻击,违反了国际法,菲方对此予以强烈谴责。此为事件影片截图。(Reuters)

《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重点是第4条和第5条,核心内容是军事相互援助和共同行动。《条约》第4条规定,“任何一方在太平洋地区遭到的武装攻击,都可能危害本方的和平与安全,并可宣布依据本国宪法程序采取行动,应对共同的危险。”第5条规定,“对任何一方的武装攻击被认为是,攻击任何一方的宗主领土或领地、管辖岛屿的领土或领地,以及在太平洋的武装力量、公共性质的航海器或飞行器。”多年来,美国在缔结双边防御条约时格外谨慎,触发条约的条件一定要“模糊有弹性”,这使得美国对此有足够的解释权和主导权。

围绕仁爱礁这桩“小事”,中国、菲律宾和美国三方的博弈和表态颇不寻常。菲律宾方面表现了更强的进攻性,而美国方面的态度也开始从过去的“模糊”走向“清晰”。安邦智库(ANBOUND)的研究人员认为,当前情况表明,南海的紧张局势正在迅速升级,今后不排除迅速走向中美海军的公开对峙或是小规模冲突。

中国与菲律宾和美国在南海地区的博弈,并不是简单的中菲关系或中菲美关系问题,而且关系到台湾问题。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过去曾指出,当台湾海峡发生战争的时候,真正重要的地方不是台湾地区而是菲律宾。原因在于,从战略布势的角度来看,台湾地区的幅员太小,缺乏战略纵深。一旦有军事力量大规模登陆成功,很容易就能实现对全岛的控制,台军力量能够周旋的空间十分狭小,因而台岛的防御方实际上无法持久战斗。这是台湾地区地理环境决定的致命缺陷。

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Ferdinand Marcos Jr.)上台后在外交重新靠向美国。. (Reuters)

对于台湾地区来说,如果要克服这一缺陷,只能从陆权与海权的战略对抗中寻求战略上的解决方案。看美菲关系的发展,菲律宾正在重新回到美国的战略棋局当中,而这对台海局势的影响十分巨大。美、台、菲的小区域军事联盟正在形成之中,这对于中国大陆的台海战略可能会有重大的影响。

实际上,菲律宾参与战略竞争的影响不只是台海问题,甚至包括日韩问题在内,关键的核心都在于菲律宾。逻辑很简单,如果要“保卫”台湾地区,就必须扩大台湾地区的战略纵深,否则几乎就是空谈;而要扩大台湾地区的战略纵深,只有菲律宾处在太平洋的西缘,可以提供这样的战略纵深。所以,谁控制了菲律宾,谁就控制了太平洋的西缘。就此而言,甚至包括同样处于太平洋西缘的日本和韩国,在未来可能的冲突中也完全要看菲律宾的作用。菲律宾所处的关键位置,对美国及盟友来说极为重要,太平洋是不是一把漏水的水壶,一切就要看菲律宾!

从现在的南海形势来看,如果菲美关系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的压力将会显著增大。那么可以预测的是,面对这种局面,中国几乎别无选择,为了应对菲律宾加入带来的战略纵深扩大,中国只能冲到离菲律宾最近的距离,采取一种“人盯人”的战略。这样做的目的,实际上相当于让菲律宾失去海岸防卫线,从而打破菲律宾的战略纵深价值。比如黄岩岛和仁爱礁距离菲律宾的海岸线都非常近,如果中国在这两个地方强化控制,比如在这两个地方“造岛”,或者保持一定的军事存在,将使得菲律宾的战略纵深意义大为压缩,甚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美军在菲律宾的基地。这对于菲美双方对台海方向上的军事关注,也将形成一定的牵制。

仁爱礁的位置。(Google Map)

最终分析结论:

从上述分析来看,这是中国抵消菲律宾战略纵深意义的唯一选择,除非中国对于台海和南海并无任何进取性的想法,否则这一围绕菲律宾的冲突就是难以避免的。中国与菲律宾的战略竞争关系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太平洋西缘的控制权,并影响到台海问题及日韩问题的发展和冲突的解决。

本文原载于安邦智库2023年8月13日“每日经济”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