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大卫营峰会:要当心拜登的印太关系网
8月18日,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和韩国总统尹锡悦将会在马里兰州的大卫营(Camp David)举行美日韩领袖峰会。这不只是拜登上任后首次在极具历意象征意义的大卫营接待外国领袖,也是三国领袖首次在没有其他国家领袖的场合之下举行三边峰会。
根据多方媒体报道,以及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Kurt Campbell)日前在布鲁金斯学会的发言,三国领袖将会公布一系列的所谓“大卫营原则”、建立三方领袖级别热线、举行年度联合军演、举行年度领袖峰会、制订分享军事情报的机制、在防卫弹导道弹方面进行合作、启动有关半导体和先进科技安全的供应链保护预先警告系统、宣布包括打击虚假讯息在内的网络安全合作等等。
同时,美方也正在游说日、韩两国承诺任何一方受到攻击时将与对方展开磋商应对。
虽然尹锡悦上台后积极改善对日关系,在8月15日的光复节演讲中也不谈日本的历史恶行,而高举合作旗帜,但由于日、韩的内部民情依然在阻碍着两国急速结成联盟,因此美日韩三方将不会有三国联防条约之类的协议。
坎贝尔16日在其布鲁金斯学会发言中就表明:“我们可以想像一个更具雄心壮志的未来,但……关键是不要靠前离开你的滑雪板太远,而是一步一步来合适地做建设,不要超越我们正要应付的国内脉略。”他又表示,这次峰会的目的是要把三方合作“镶嵌在我们的政治之中”,使三国之中的任何领袖未来也难以退出。
由此可见,这次极具象征性的峰会只是美日韩三方构建更紧密安全关系的起步,峰会的结果很大可能将会是以夸夸其谈的愿景为主,气氛重于内容。
不过,我们却不能因此轻视美日韩走向联盟关系的第一步对于中国的潜在地缘压力。
拜登在印太地区虽然没有一个像北约之类的组织,也因为美国国内对于自由贸易协议的反感而远远未能构建一个包围中国的“经济版北约”,但是拜登上台以来所做的,就是跟区内外国缔结各种性质不同、强度不一的双边或多边关系,而这些关系全部也是冲着中国而来的。个别来看都好像不重要,但整合起来的力量却不应被轻视。
例如美日印澳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多年来看起来都只是在对话,但其实这个机制已经达成了一些具体成果。2022年5月四国领袖峰会宣布建立的印太海洋领域意识伙伴关系(IPMDA),如今已在区内国家广泛分享有关非法捕鱼情报的机制,当中更涉及可侦察到关掉应答器船只的低轨卫星科技,在多个太平洋岛国、印度、阿曼都有数据整合中心。印度表明已跟超过20个国家分享数据;法国则表明要进行军民工具融合,并推动在马达加斯加开设另一数据中心。虽然如今IPMDA只针对非法捕鱼等执法领域,但其军事潜力却非常明确。
又例如2021年启动的“澳英美联盟”(AUKUS),三国的核动力潜艇计划已经有了路线图、时间表。在澳大利亚还未能制造自己的核潜艇之前,美国潜艇也会加强在澳大利亚港口的部署,并将向澳大利亚出售核潜艇。三国还在计划在超音速导弹领域的研发合作。
而一直被外界认为是“纯粹空谈”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虽然其性质确实不是像“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一般的自由贸易协议,但到了本年7月,参与的14个国家已进行了第四轮谈判。即使外界知道的细节并不多,但早前就有媒体报道美日在IPEF上面有关捕鲸的条款出现冲突——由此可见,各方真的有在以贸易、洁净经济、公平经济和供应链为四大支柱的IPEF的具体细项上面进行谈判。
除了这些区域性的多边关系之外,美日、美韩、美台、美菲、美印、美国-太平洋岛国、美国-越南等不同层面的关系都在往前走。例如拜登最近就利用国会的授权推出了总值3.45亿美元的对台军援;美国得到了菲律宾靠近台湾的多个军事基地的使用权;拜登当局在莫迪(Narendra Modi)国事访问美国期间推出了大加扶持印度国防工业的政策(按:即提供美国战机引擎技术);美国也跟巴布亚新几内亚达成了防务合作,得以使用该国的一些军事基地;而在外界传出中国正在跟越南有主权争议的西沙群岛中建岛兴建跑道之际,拜登则表明将会在短期内访问越南。
这些外交进展或潜在的外交进展单独看起来都不是什么地缘政治中的惊涛骇浪,却很明显是拜登有意编织的制华包围网,整合起来的实力不容低估。
在近年的地缘政治话语中,人们总爱谈“多极世界”,中国是一极,美国是一极,欧洲也许又是另一极芸芸。但在没有任何一国或两国坐大的世局中,世界看起来可能不是权力集中在某几个极点,而是权力建筑在各条由国与国建立的关系线上,而这些线最终则组织成一个权力环环相扣的网。
拜登在印太地区的对华布局正是在一条线一条线地编织这一个网。这一次美日韩峰会则是这一个网中颇为值得留意的一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