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见证人基辛格会在台湾问题上站在中国一边吗?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正在中国访问,在中央外办主任王毅7月19日会见他之前,7月18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会见了他。
基辛格现年100岁, 访问中国的次数也有近百次。鉴于其在中美建交史上的重要作用,中国各路政要同他的会晤非常多,不过防长同基辛格的会晤屈指可数。
公开讯息显示,2001年3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会见基辛格。彼时2001年1月共和党人小布什(George W. Bush)就任美国第43届总统。在竞选期间,小布什曾批评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接触”政策,认为应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而非“战略伙伴”。同期台湾方面陈水扁政府上台,“台独”风险越来越成为引发两岸危机事件的重要源头。
2005年5月,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曾会见基辛格。2005年是两岸关系的转折性一年,为了反制陈水扁政府推动的台独活动,当年中国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中美两国的军事合作关系较好,且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处于互惠互利的新阶段。2001年和2005年中国防长两度会晤基辛格的大背景本质上是台海局势发生大变动的结果。
此次李尚福会晤基辛格应该是中国防长时隔18年再次会见他。目前中美关系不只是面临台海风险。气球事件之后,中美两国防长的会晤由于美国制裁中国防长李尚福而迟迟未被提上日程。中方认为美国应该先行解除制裁,为会晤创造条件。美方则多次称美国防长奥斯汀(Lloyd Austin)是可以和李尚福会晤的,这样做没什么不妥。
中美争执不下之际,基辛格能够为中美军方的沟通交流带来新的契机吗?新一轮台海危机正在上演的情况下,基辛格能够在这中间起到何种作用?
按照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7月18日的回应,拜登政府知道基辛格访问中国一事,上个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北京时,中国官员向他提了这个事。尽管米勒强调,基辛格是以私人身份访问中国的不是代表美国政府行事。但基辛格可能会按照惯例向美国政府传递会晤内容。这是中国向美国政府传达信号的一个管道。
此前7月12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曾应约会见美国助理国防部长拉特纳(Ely Ratner)。这也是一次“罕见”的会面,中国大使并不经常会见美国高级国防官员。从中国大使会见美国高级国防官员到中国防长会晤基辛格,一系列不常见的事态背后,中美军事沟通破冰的运筹越来越多。尽管结果未知,但这是积极的信号。
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会见基辛格时谈到了台湾问题,称“台独”与台海和平水火不容,《上海公报》确定的一个中国原则必须恪守。如果美方真心希望台海稳定,就应该用行动明确公开反对“台独”,与“台独”分裂行径划清界限。基辛格表示一个中国是美国在《上海公报》中作出的严肃承诺,相信不会被动摇或背弃。
王毅同基辛格畅谈台海局势的一个背景是布林肯(Antony Blinken)访问中国之后,中国外交部美大司司长杨涛就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向中外媒体吹风,称美国的“一中政策”本来是干干净净的,只用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作定语,但后来定语越来越多,先后加上了“与台湾关系法”、“对台六项保证”。不论是“与台湾关系法”,还是“对台六项保证”,都是美方单方面炮制出来的,不是中美双方共识,中方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不予承认。美方现在还有一个动向,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同“一中政策”相关联,作为“一中政策”的核心内容。这不是对美方对华政治承诺的重申和坚持,而是篡改。
布林肯行程刚一结束中国就大力斥责美方篡改对华政治承诺。这是将目前中美在台海问题上的分歧摊在桌面上了,美国不再承认一些承诺是重大事态。
基辛格1971年曾秘密访问中国,为了1972年尼克逊访华铺路。1972年中美签署《上海公报》,开始向关系正常化方向发展,为两国建交奠定了基础。《上海公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基辛格是上述重大历史进程的见证者。
中国知会拜登政府邀请基辛格访华,有争取基辛格认同之意。让基辛格以历史当事人的身份同美国沟通,是中国化解分歧的一种尝试。李尚福和王毅均同基辛格会晤,是中方从军事政治等多个维度向美国传达立场的表现。这些动作也可能暗示中国在台海局势上将有对美大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