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未否认布林肯访华 中国学者:美国欲对北京摸底

撰文: 联合早报
出版:更新: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6月6日传出将在未来几周重启访华,白宫和中国外交部之后相继表态,虽未证实也没有否认。受访中国学者评估,布林肯今年2月因气球事件推迟访华,重启访华将意味着气球事件完全翻篇,也表明中美有意继续加强沟通对话为两国紧张降温。

数家美国媒体星期二引述不具名美国官员披露,布林肯“未来几周”将重启原定今年2月对北京的访问,期间将与中国高层官员会谈,并可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John Kirby)在当地时间星期二的简报会上,并未否认布林肯重启访华的消息,只表示媒体会在不久的将来“看到我们在这里谈论未来的访问,我只是不想提前讨论”。

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帕特尔(Vedant Patel)同日回应称,目前“没有需宣布的行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重新安排(布林肯)对中国的访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星期三在例行记者会上仅说“没有可以提供的消息”。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形容布林肯此行将是“事关重大”的访问,预计双方会聚焦台湾问题、美对华高科技限制、人权等。

图为2023年5月20日,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与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出席七国集团峰会,也出席同场举行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会议。2023年G7峰会于日本广岛一酒店举行。(Reuters)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朱锋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布林肯重启访华表明中美紧张关系一定程度降温,“加强沟通对话接触,是促成中美降温不可或缺的途径”。

但朱锋也指出,这并不意味双方关系已实现真正降温,原因是美国总统拜登目前仅是调整姿态,寻求加强与中国的对话沟通,但一味打压遏制中国的政策尚未出现实质转型。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受访时评估,布林肯访华具有“很强的政治象征意味”,主要是“进一步地摸中国的底,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这个问题到底应该怎么解决”。他认为,布林肯此行可能也意在为两国元首再度会晤铺路。

图为2010年2月4日,时任美国亚太助理国务卿的坎贝尔到访韩国首尔,与时任韩国外交部长柳明桓(不在图中)会面。(Getty)

坎贝尔:与中国的沟通渠道“正在打开”

另一方面,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印太事务协调员坎贝尔(Kurt Campbell)星期二在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举行的活动上则强调,与中国保持“适当的外交”至关重要。

坎贝尔并提醒,虽然与中国的沟通渠道“正在打开”,但随着中国军队在美军附近的活动增加,双方在军事行动上发生误判的可能性是“存在且正在升高的”。

朱锋则指出,拜登政府上台已两年半,目前中美态势及国际局势都严峻尖锐,“中美最近一系列的唇枪舌剑,也是中美今天尖锐复杂不确定的关系的一个自然延伸。”

他分析,中美关系目前呈现复杂性、多样性及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仍因美国继续将中国锁定为最大战略对手拼命打压,包括派军机军舰对中国高密度抵近侦察,“这种情况下,不确定性确实在明显上升”。

美国海军公布一段影片,称显示一中国军舰在台湾海峡“不安全”加速超前一艘美国驱逐舰。事件发生正值美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在新加坡出席香格里拉对话期间指中方拒绝与他会面,以及指控中国军机进行“不专业的拦截”之际。(美国海军影片截图)

针对中美近期军事关系紧张、非军事关系和缓的现象,王勇指出,两国近期出现新的交往模式,是因为当前双方竞争态势不变,但仍有意愿防止擦枪走火,特别是在台湾问题等方面。

王勇分析,拜登政府之前选择同时开辟两条战线对抗中俄,但目前因俄乌冲突可能长期化扩大化,美国势必更多卷入欧洲事务中。他认为,美国近期调整与中国交往的模式,更多是基于国际战略考量,想管控危机,才从以往对华全面封锁打压转为“作出一定的妥协”。

王勇也研判,中美目前的互动模式“非常危险”。他预期,双方关系目前可能还处于过渡期,解放军未来还可能会继续在中国近海,以强有力的方式回击美军,直到中国认为美国放弃针对中国核心利益。

(记者是《联合早报》重庆特派员)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