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访问缅甸巴基斯坦|北京引印度加入一带一路的策略是外围驱动

撰文: 郑真
出版:更新: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5月5日将访问巴基斯坦,会见巴国家领导人,并同巴外长扎尔达里(Bilawal Bhutto Zardari)共同主持第四次中巴外长战略对话。此前5月1日他在北京会见联合国秘书长缅甸问题特使海泽,5月2日先是在云南中缅边境调研,后在内比都受到缅甸领导人敏昂莱接见,在内比都同缅甸外长丹穗举行会谈,在内比都会见缅甸前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

在同联合国秘书长缅甸问题特使海泽见面时,秦刚说希望特使女士秉持客观公正,发挥桥梁作用。中方愿继续为特使女士斡旋努力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同敏昂莱会晤时,秦刚提出表示中方真心希望缅甸局势稳定、国家发展,支持缅甸探索符合国情、具有缅甸特色的发展道路,支持缅方继续推进政治转型进程,支持缅各方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处分歧、实现和解。中国支持缅甸与孟加拉国改善关系,协商解决相关问题,愿与两国一道,拓展中缅孟务实合作。

2023年5月1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北京会见联合国秘书长缅甸问题特使海泽。(新华社)

在同缅甸外长丹穗会谈时,秦刚指出支持缅探索符合自身国情、具有缅甸特色的发展道路,稳妥推进政治转型进程。中方愿加强同缅各部委各地方沟通交流,扩大双边农业、边贸等领域合作,以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为主线加大支持缅经济发展。落实好对缅援助重大项目,积极支持缅改善民生。增进双方人文交往,深化文化遗产保护和宗教交流。中方愿同缅甸、孟加拉国共同推动中缅孟经济走廊建设取得可视成果。

在同丹瑞会晤时,秦刚说中方尊重缅甸主权和领土完整,支持缅甸推进国内和平进程,愿继续为缅维护独立自主、保持政治稳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协助,同缅方一道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

从中国官方通稿释放的讯息看,秦刚此行有三重深意,一是有意推进缅甸国内政治和解进程,二是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三是推进中缅孟经济走廊建设。

秦刚在云南中缅边境调研。(外交部网站)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前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最后一次出国访问是2020年初对缅甸进行国事访问,当时习近平受到了昂山素季的热烈欢迎。2021年2月昂山素季被软禁以来,敏昂莱成为了缅甸的实际领导者。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结束,秦刚此行有敦促敏昂莱政府兑现缅甸对华承诺之意。

早在2020年1月习近平结束访问缅甸,时任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向随行记者介绍情况时曾指出习近平同缅方领导人就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进行深入探讨,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双方同意统筹推进皎漂经济特区、仰光新城、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公路铁路、电力能源等互联互通骨架建设,标志着中缅经济走廊从概念规划转入实质建设阶段。一个北起中国云南,经中缅边境南下至曼德勒,再分别延伸到仰光和皎漂,三端支撑、三足鼎立的“人字形”大合作格局呼之欲出。

从访问当期的新闻报道和官员表述看,事关“一带一路”,中国当时谋求的是双方同意统筹推进皎漂经济特区、仰光新城、中缅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公路铁路、电力能源等互联互通骨架建设。本质上就是尽快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一旦中缅经济走廊建成,不仅缅甸经济将获得极大发展,破解缅甸东北山区和西部海地区的地理隔阂,而且中国也将获得通向印度洋的经贸通道。(多维新闻制作)

而三年后秦刚谈及的合作,不只是中缅经济走廊建设,还有中缅孟经济走廊。中方的计划已经有帮助缅甸和孟加拉国改善关系,可见相关的推进蓝图早已绘就。疫情三年后,中国既要敏昂莱兑现昂山素季政府的承诺,还要将损失的时间找回来,将计划前推到建设中缅孟经济走廊。

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和中印孟缅六大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推进较为缓慢的是中印孟缅经济走廊。中印政治互信不足、地区安全形势严峻等因素制约了该走廊的发展。从秦刚此次提出推进中缅孟经济走廊看,中国在推进中印孟缅经济走廊向前发展的过程选择了率先推进中缅经济走廊以及中缅孟经济走廊。这不是要将印度排除在外。

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较为顺利,未来当中国联合孟加拉国、缅甸等国带动地区经济形势发展起来后,印度对“一带一路”消极抵抗是否还有意义?届时印度的选择可能只有接受“一带一路”。这是先易后难的从外围包围中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