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军舰为何穿越台海? 不要误解马克龙的“欧洲自主”
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访华期间警告欧洲不要在台湾问题上被卷入“不属于我们的危机”的言论,依然引发各方争论。在(绿党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Annalena Baerbock)启程展开其13至15日的访华行程之前,执政社民党的外交政策发言人更称贝尔伯克此行是要“在马克龙一团糟的访问后澄清(德国有关台湾的清晰警告)”。
在大西洋彼岸,除了共和党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此前警告欧洲如果在台湾问题上不在中美之间站队,美国也大可不必帮助欧洲支援乌克兰之外,擅于掌握新闻热话的前总统兼共和党下届总统候选人之一特朗普(Donald Trump)也参一脚形容马克龙的言论是“擦中国鞋”。
正在访问美国的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Mateusz Morawiecki)亦继续“消费”马克龙,拿着法、德等国在俄乌战争爆发前长期低估俄罗斯威胁的“原罪”来造文章,声称“老欧洲相信与俄罗斯协约,但老欧洲失败了,但现在有一个新欧洲,一个记得俄罗斯共产主义为何物的欧洲,而波兰正是这个新欧洲的领袖”,“除了跟美国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盟之外……我看不到有其他替代方案”。
访华后旋即访问全球半导体制造业关键之地荷兰的马克龙,在荷兰正配合美国收紧对华光刻机出口,并推出以国家安全为由的外来投资审查的背景下,力推在各个关键行业的欧洲产业政策和经济安全。不过,其国内退休改革之争和访华表态的后续却喧宾夺主,成为了其荷兰行程的媒体焦点。
在其与荷兰首相吕特(Mark Rutte)的联合记者会上,不断被追问有关言论的马克龙,恍惚被已故法国国宝级歌手Edith Piaf上身,即席摆出后者明曲《Non, je ne regrette rien》(不,我毫不后悔)的姿态,为其不应在台湾问题上跟随“美国节奏”和“中国过度反应”、不应依赖“美元治外法权”、“台湾问题加速演变”不符欧洲利益、欧洲不能在两极世界中成为“附庸”等言论辩护。
马克龙一方面淡化其言论,指出“作为盟友不表示成为附庸”——这句话当然没有错,连与马克龙隔空交火的波兰总理莫拉维茨基也不会否认这一句话,但马克龙类似言论的争议点本来就不在这几句话的字面意义,而是其发言的关键时间点。
另一方面,他则强硬坚称自己正确:“当我们看看事实,法国没有要从任何人身上学习任何东西,在乌克兰没有,在(西非)萨赫勒没有,在台湾也没有。”他重申法国和欧洲在台湾立场一致,就是“支持现状”“一个中国政策”“寻求和平解决问题”。
奇怪的是,在马克龙看似暗示台湾不关法国和欧洲事的访问言论于法国媒体《回声报》(Les Echos)和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刊登(4月9日)的前后,法国一艘名为“Prairial”的花月级巡防舰却在解放军围台军演的敏感时刻穿越台湾海峡,在外交姿态的角度看来却是抗议马克龙口中“中国过度反应”之举,并配合起了“美国的节奏”。
这种言谈和行动上表面上的不一致,似乎难倒了法国的专业外交官,导致其外交部取消了原订在11日举行的一场有关马克龙访华行程的简报会。
马克龙经常挂在口边的欧洲战略自主之所以容易被人误解,正正是因为这种战略自主思想想要对抗的“中美两极思维”的流行。这种两极思维在这次马克龙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同道访华之中就表露无遗。
虽然马克龙和冯德莱恩访问前后的对华表态看似南辕北辙,然而两人在欧盟层面上也是欧洲战略自主的主要倡导者。马克龙2017年的索邦大学演讲将战略自主一词普及化当然不在话下。冯德莱恩在特朗普主政美国期间也高调的打着战略自主的旗号推行欧盟政策,特别是各种以全盟名义共同应对新冠疫情的行动,她更表明原本非政治行政意味较重的欧盟委员会要有“地缘政治”的转向。
由于“战略自主”一词出自向来倾向反对美国干预欧洲事务的法国之口,一直带有“自主于美国之外”的意味,引起在安全问题上主张依靠美国的东欧国家反感,自拜登上台后,冯德莱恩大体上已避免使用该词,但她在行动上却一直配合马克龙,最近的事例就是两人在欧盟层面合力推动各式欧盟产业政策以回应拜登当局在半导体和气候政策上的保护主义——马克龙自己在其访华期间备受争议的访问之中,亦有将此等政策一一列举,并强调他与冯德莱恩同道访华展示出欧盟的团结。
然而,各界对两人访华的观察都看不到这种“团结”。人们看到的,一边是对中国没有一句公开批评、好话说尽的马克龙,另一边则是大谈人权、台湾问题并主张对华“去风险化”的冯德莱恩。在两人的批评者眼中,前者,用特朗普的话来说,就是“擦中国鞋”的傻瓜;后者,则变成了欧洲的美国利益代表人。
但这种“非亲中则亲美”的二元分类岂不是马克龙的欧洲战略自主想要对抗的两极思维?
在不少中国观察者的眼中,“战略自主”就是自主于美国之外。可是,马克龙的战略自主却同时也是自主于中国之外,以至任何非欧洲的主体之外。这才是马克龙要实现的欧洲主体性、欧洲主权和欧洲战略自主。
即使人们在表面上看不到马克龙和冯德莱恩的团结,但两人的团结却正正在于欧洲自主这一点,只不过马克龙所强调的是自主于美国之外的层面,而冯德莱恩所强调的,则是自主于中国之外的层面。
在台湾问题上,如果我们细究马克龙之言,他的意思并不是说台湾问题本身并不牵涉欧洲利益,而是像佩洛西访台、麦卡锡会蔡英文等美国推动的“台湾问题加速演变”并不符合欧洲利益;他的意思也不是说如果台海出现危难,这将是一个不属于欧洲的危机,而是欧洲要否插手、如何插手的战略部署不应该由美国或者中国的意志来主导、欧洲不能被动地卷入危机。
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克龙在访华接受习近平极高规格款待的敏感时刻在台湾问题上作出明显会被解读成欧美分歧的发言本身,在“蔡麦会”的背景之下,就是一种对于“美国节奏”的反驳;而法国军舰在解放军8日至10日围台军演之际自由穿越台湾海峡,也是对于“中国过度反应”的回击。我们不应该只看到前者,而对后者视而不见。
不过,从外界普遍将马克龙“欧洲战略自主”之论归类为“亲中”表态的现况来看,“中美两极”的思维模式确实已然根深蒂固,这也突显出马克龙要将欧洲变成世界第三极的路途有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