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访华:华盛顿最不想看到的场景 最不想听到的声音

撰文: 杭子牙
出版:更新:

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中国的超规格接待媒体都看在眼里。习近平先是在北京举行欢迎仪式,与马克龙进行正式会谈,后又在相距两千公里之遥的中国南方城市广州的一处园林内进行“非正式会晤”,宾主欢聚一堂,觥筹交错,一起欣赏一把有一千多年历史的古琴演奏的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一首描绘两个知音好友因音乐而结交为挚友的曲目,习近平更是亲自向马克龙介绍曲目的由来与意涵。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同期访华时受到的待遇和一句“痴心妄想”相比,马克龙显然才是北京的贵宾。

访华期间,中法还达成了两笔实实在在的“大买卖”,中国采购了空中巴士(Airbus)160架飞机,价值逾200亿美元,法方承诺将在中国建第二条空中巴士总装线。同时法国还向中国下了16艘集装箱货船订单,价值超过210亿元人民币。这些互惠互利的买卖与美国通过利用AUKUS(澳英美联盟)抢法国给澳大利亚的潜艇订单形成鲜明对比,相信马克龙对此不会毫无感受。

同时,双方还发表联合声明,51条声明内容涉及了双边、地区、多边及全球多个层面,如《纽约时报》所言“深入讨论了从外层空间样本到巴黎圣母院重修等一切话题”,包括俄乌战争等重大国际议题,也包括中法互相捧场将出席在巴黎举行的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融资契约峰会以及在北京举办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双边议题。

马克龙访华:图为2023年4月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中国广州中山大学时发表演说。(Reuters)

中国厚待马克龙有历史成因,也是基于各自利益的必然选择。法国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是西方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大国,又是一个深受大革命影响的有悠久文化与历史传承的强国。自工业革命以来,法国一直是欧洲大陆和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略的力量。这些历史传承与经历赋予了法国人的历史骄傲与独立性格,使他们不愿屈从英美只做央格鲁萨克森的“跟班”,也是二战后戴高乐主义能在法国兴起并为后来多数执政者所继承的内在原因。

如今,在英美经济文化的扩张与挤压下,法国的经济文化与地缘政治影响力每况日下,这让很多有自主意识的法国人产生了危机感。尽管法国与英美共享人文历史与价值观念,不至于走到像中俄与英美关系的地步,但是捍卫自身的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也是法国的重要诉求。

与此同时,远在亚欧大陆另一边的中国,一方面除了价值观差异外与法国没有根本厉害冲突,另一方面又已经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法国经济具有很强的匹配性,可以在各方面与法国利益形成呼应。而且在中美战略对抗背景下,中国也乐见像法国这样有战略自主意识的欧洲国家在西方发出不一样的声音,双方的合作就有了共同的战略利益基础。

这一共同战略利益于美国而言肯定是不乐见的。从西方内部来说,欧洲战略自主意识的提升以及法国围绕这一目标的努力会在动摇到美国霸权的基础;从中美愈演愈烈的战略对抗来说,美国也需要一个更听从于美方号令的欧洲来巩固盟邦体系,建立与中国的对抗优势。

马克龙访华:图为2023年4月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中国广州中山大学发表讲话。(Reuters)

法国人不是不了解美国的想法,但是他们有自己的国家利益和对欧洲未来的考虑。正如马克龙访华期间在飞机上接受媒体专访时就欧美关系、台湾问题等发表的评论,他说欧盟应避免因为台湾问题卷入中美之间的冲突,必须维持战略自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他认为欧盟最大的风险,是卷入一些原本不属于他们的危机,欧洲的首要任务不是“适应世界所有地区其他国家的议程”。

马克龙还强调,欧洲须发展战略自主,成为中美之外的“第三极”。欧洲应聚焦发展国防工业、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并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他认为欧洲在军备和能源上愈来愈依赖美国,如果中美冲突升温,欧洲将难以有时间和资源维持战略自主。

尽管在中美对抗中,中国并不指望法国站在中国一边,但是对美国而言,一个想努力置身事外、不卷入冲突的盟友,已经足够担忧了。更何况还有它的另一个盟友在看着,它是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