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运筹大战略推动重塑日本国家身份?|专家有话说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近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秘密突访乌克兰首都基辅,与总统泽连斯基会晤,并且邀请泽连斯基视频参加即将举行的G7广岛峰会。在中俄元首会晤期间,岸田的“外交突袭”折射出岸田外交的战术性。

访问基辅只是岸田在3月份一连串外交活动的一环。岸田先是接待韩国总统尹锡悦,日韩和解迈出了一大步;接待德国总理朔尔茨,建立了日德政府磋商机制;访问印度,邀请莫迪参加G7峰会,从印度乘坐包机秘密再经陆路访问乌克兰,顺带到访波兰。

岸田文雄曾在外相的位置上长期历练,可以说是日本为数不多“外交老手”出身的首相。其外交大战略的核心,就是实现日本国家身份的重塑,摆脱二战战败国身份,跻身于新国际秩序的奠基者行列。于日本而言,俄乌战争为日本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而岸田文雄作为擅长外交的首相,无疑不会错失机会。

撰文:孙兴杰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当世界依然聚焦于中美俄等大国力量之际,日本、印度、韩国等国的外交活动紧锣密鼓,甚至有些令人眼花缭乱。这是个多元权力中心崛起,并积极获得和确认自身身份与地位的时代。与二战后以及冷战后大不相同的是,权力已经流散,尤其是G20所代表的大国群体性崛起,打破了已有的东西方边界。换言之,灵活外交时代已经来临。

从国际关系史的角度而言,俄乌战争可能改变人们对冷战-后冷战的看法,而将其视为“长冷战”的落幕。从美俄两国关系以及俄罗斯外交战略来说,美苏关系的逻辑在最近二十年,尤其是最近十年来表现得尤为明显,俄罗斯对大国地位以及后苏联空间的重塑带有强烈的历史色彩。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是打败了法西斯国家,日本、德国战败并无条件投降,二战后的国际秩序也是建立在二战胜利成果基础之上。冷战的爆发,部分抵消但固化了二战胜利成果。日本和德国(尤其是东西德分裂)被纳入到美国主导势力范围,但并没有摘掉“战败国”的帽子,日德两国的安全依赖并受制于美国驻军。

俄乌战争是二战结束之后、欧洲爆发的一次主权国家之间高烈度局部战争,对处于长和平的欧洲来说是剧烈冲击。德国在战争开始后重新武装,并且在今年开始向乌克兰提供重型坦克。可以说,俄乌战争之后,德国的国家身份已然发生变化。在上个世纪50年代加入北约、法德和解、重新统一以及2015年处理难民危机之后,德国经历了国家身份的重建。

日本首都岸田文雄3月21日访问基辅,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Reuters)

日本和德国最大的不同是,二战后一直没有完成国家身份的重塑,在历史问题上没有与遭受日本侵略的国家实现真正和解。在安倍首相任内,日本通过一系列举措试图重塑国家身份,即所谓的“正常国家”。一方面,逐步侵蚀和改变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外部危机(威胁)突显日本的安全困境,尤其是日本作为原子弹受害者的身份。整体而言,日本国家身份的重塑体现在,摆脱侵略国的野蛮与战败国的耻辱身份,塑造法治、人权等文明标准,在俄乌战争中选择“胜利”一边,以期一举逆转日本从二战以来的身份。

岸田文雄突然秘密访问基辅,体现了岸田大战略的精髓:首先,日本自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坚定站在乌克兰一边,但是给予乌克兰的支持并不突出,堪称雷声大雨点小。岸田是最后一位到访基辅的G7领导人。作为G7主席国的领导人,岸田在峰会之前是一定要出现在基辅的,否则如何将乌克兰问题纳入到G7议题之中呢?据岸田身边人说,岸田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此访是日本领导人首次进入战区,也送去了数额较大的援助。如此,日本方可在G7峰会上有底气。

其次,岸田突然宣布访问乌克兰,与中国领导人对俄罗斯国事访问相关。事实上,日本有意在中俄元首会晤之际实现岸田访乌,但中俄领导人会晤的时间并未提前公布。最后,岸田在印度访问期间秘密访问乌克兰,也算是应急之举。中日两国领导人分别出现在莫斯科和基辅,应该是日本外交“战术性袭击”制造出的场面,其中的意涵不言而喻。中俄两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国,而日本是战败国。岸田在基辅,也是要扭转日本的战败国形象。因此,在日乌领导人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写入了追究犯战争罪和残酷行为责任这样的措词。

日韩首脑会谈:图为2023年3月16日,韩国总统尹锡悦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开会。日韩首脑会谈在日本东京的首相官邸举行。(Reuters)

再次,岸田访问乌克兰之后,到访波兰,其路线和套路与拜登相似,以此来展现日本作为G7主席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日本试图借助访问波兰的机会,将“中俄”进行绑定,冲淡中国树立的“劝和促谈”的形象。可以说,访问基辅是岸田的一招“外交突袭”,未来不排除还会出现类似场景。

作为G7主席国,日本将最大化利用G7这一平台实现身份转换:一是继续在广岛主办七国集团峰会,强化日本作为核爆受害者的身份。上一次,安倍首相成功让美国总统奥巴马参观核爆纪念馆,已经意味深长。在俄乌战争期间,核武器的议题不断出现。日本在2023年版外交蓝皮书草案中强调,日本作为唯一在战争中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绝对无法接受核威胁,不能使用核武器。草案称日本将与七国集团等携手合作,继续对俄实施制裁和援乌。制俄和援乌,不仅可以帮助日本完成战败国到战胜国的身份转变,还对日本有实际战略利益,比如领土问题。因为,俄乌战争已对俄罗斯大周边产生了结构性冲击。

二是借助G7峰会,邀请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会,包括印度、印尼、澳大利亚、库克群岛、科摩罗、巴西和越南等国,以及联合国、国际能源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7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参会,呈现出G7+的模式。日本借助G7主席国之机,推动G7重心向亚太转移。若G7重心从大西洋转到太平洋,日本在其中的分量和地位就会得到极大提升。而韩国快速与日本和解的一个考量,或许就是常态性参与甚至加入G7。

日本为今年G7峰会的东道主,2 月24 日,首相岸田文雄在东京主持与七国集团领导人等人的在线会议,纪念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一周年。(Reuters)

约束和限制日本国家身份的是日美关系以及和平宪法第九条。事实上,岸田在去年悄悄实现了巨大突破,即日本安保战略的转型,从防御性转向进攻性,包括预防性打击。与此同时,日本防务开支比例从1%提升到2%,达到了北约国家的标准。日本这一突破,在岸田访美期间得到了拜登的理解和支持。当然,日本也向美国提供了巨大支持,扮演美国印太战略的“中流砥柱”,甚至“首要支点”的角色。其核心有两点:

第一,持续扮演印太战略推手的角色,持续推进与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菲律宾等国的军事合作,将印太战略作为日本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的舞台。尤值一提的是强化日印关系。岸田邀请莫迪参加G7峰会,其意图是加强与印度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的关系。

第二,日韩和解,美日韩三边军事合作不断拓展。此次日韩和解,日本几乎没有耗费成本,而是韩国主动和解,这与尹锡悦总统的战略设想密切相关。为应对朝核导的威胁以及经济发展诉求,尹锡悦政府大力度超越了劳工等历史问题,恢复了日韩军事情报保护协定。日韩和解为美日韩军事同盟消除了障碍,而加拿大有意参与美日韩三边合作,组建北太平洋地区的四方合作机制。

岸田在印度发表演讲时提出,国际社会处于历史转折的时候。基于这样的“时代”判断,日本外交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作为。在历史性大变局之下,每个国家都是局中角色,踏准时代的节拍,才能顺势而为。二战后,日本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期间实现了经济腾飞,而这次俄乌战争则可能助推日本国家角色的大转换。从日本的百年历史可见,战争往往是当事方的泥潭,却可以成就他国的崛起与升华。

当然,任何国家的战略都是在特定时空框架之下进行的。岸田的大战略将俄乌战争的“时机”,当作日本重塑国家身份的出发点,突发事件带来的时机却未必能够转化为战略优势,也不能改变日本的战略劣势。日本在20世纪上半期进行的侵略战争,以及战后在历史问题上不彻底的反思和暧昧态度,已经构成了日本国家身份系统的一部分。日本如果不改变身份系统“硬件缺陷”,仅仅依靠外部制造的“重启”机会,则难以实现系统升级和更新。即便如此,岸田推行的外交战略所包含的意图,仍需引起周边国家的充分关注。当世界将目光聚焦于中美欧俄等大国的时候,日本的外交“突袭”已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