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发展倡议到全球文明倡议 习近平的国际新秩序宣言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视频演讲,在讲话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他称“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我们要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我们要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
“全球文明倡议”是习近平提出的第三份全球性倡议。此前2021年9月习近平出席第76届联大一般性辩论提出“全球发展倡议”。2022年4月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习近平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此次“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一起,构成中国对国际秩序的三大主张构想。
这些倡议并非是凭空出现的。
2017年5月,习近平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提到了“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这三大“赤字”。
2019年3月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提出“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 “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
从三大“赤字”到四大“赤字”是习近平对于“世界怎么了”做出的重要判断。而上述“全球文明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则是中国给出的“我们怎么办”的方案。
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视角切入,对人类发展在十字路口何去何从给出建议,足见中国的站位之高,视野之广。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推出的倡议是系列性的,足以说明中国对于国际秩序有着全新的立场。
中共十八大后的第一任期,习近平2013年3月访问俄罗斯时首次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2013年秋天访问哈萨克和印尼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系统阐述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与目标路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第一任期推出的总纲领性外交主张。四个赤字判断和三大倡议,则是上述构想的四梁八柱支撑。中国已经是崛起的大国,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习近平因应时事推出了与大国外交相匹配的外交理论构想和框架格局。
当中国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姿态审视世界,各国也同样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目光审视中国。中国的国际角色,中国的国际主张,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和期待。中国要面临的实际上是自身地位变迁随之而来的全方位的外交关系的重新调适。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四个赤字、三大倡议看,中国已经开始以全新的大国姿态对世界秩序、世界治理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