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一周年︱波兰角色吃重 拜登想如何打造战后格局?
俄罗斯乌克兰战争一周年前夕,2月19日凌晨,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秘密飞往波兰,再自波乌边境搭乘10小时的火车进入乌克兰,经历近6小时的闪电访问后,再于20日当天返回华沙,开始访问波兰的行程。
在波期间,拜登先是于21日与波兰总统杜达(Andrzej Duda)会晤,发表了面向全球的演说,再于22日会见了北约东翼国家布加勒斯特九国的领导人,包括保加利亚、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并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会晤。
在21日的演讲中,拜登有意塑造美国坚定支持乌克兰打持久战的氛围。其首先指出,随着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接近一年大关,“未来将是艰难而痛苦的日子”,但无论如何美国和盟国“都不会动摇”,在所谓“民主与专制的全球斗争”中,美国不会有任何退缩,“世界民主国家将在今天、明天和永远捍卫自由”。
其二,拜登也强调北约团结,并在演讲中多次力陈,尽管普京(Vladimir Putin)期待北约因战争而出现分歧,但北约并没有分裂,“我们必须在欧洲拥有安全”,北约“可能是历史上最重要的联盟”,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
从表面上来看,拜登此行是“支持乌克兰”之旅,访问波兰只是要借地利之便前往基辅,其实不然。从美方整体行程安排来看,访问乌克兰的重点在于战争周年的媒体宣传效果,加上宣布5亿美元的新一波少量军援,其实对于战局走向并无显著影响;但访问波兰加上参与布加勒斯特(Bucharest)九国领导人峰会,则突显美国有意进一步整合北约东翼、甚至布局战后地缘格局,而波兰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波兰为何积极表现
战争爆发以来,波兰成了接通乌克兰的地理前线,既是北约各国军火输乌的重要通道,也对难民潮等外溢成本首当其冲,2022年11月更发生乌克兰S-300防空导弹落入波兰村庄、导致2位波兰公民丧生的意外,彼时“北约是否宣战”引发讨论,波兰也迅即成为世界焦点。
然从另一视角来看,波兰并非只有付出、而无要求。2022年5月22日,杜达前往乌克兰最高拉达(国家议会)演讲,同时带去了几大外交事务协商:波乌签订“睦邻友好协议”(Neighborhood Agreement)、创建联合边境海关管制(joint border customs control)、乌方授予在乌波兰公民“特殊法律地位”,后两者皆有助于提升两国的人才与货物流动。
虽说上述举措引发“并吞西乌克兰”的舆情,但平心而论,即便波兰有此野心,要达成这一目标仍有许多现实障碍,故在此说成真前,可先将其视作不切实际的阴谋论。而相较于虚无缥缈的“并吞西乌克兰”,波兰其实有更加具体的政治与战略目标。
首先,波兰希望一改欧盟“人权洼地”的负面形象,减少外部掣肘空间。2015年10月,立场右翼的法律与公正党在波兰大选中胜出,标志了保守政治势力的大举回潮,其政治精英时常口出不符欧盟“政治正确”的争议发言,例如“政府有责任保护波兰人免受难民可能带来的流行病”、“LGBTQ乃是境外势力渗透波兰的意识形态,比共产主义对人类的破坏性更大”等,引发了外界不满。2021年1月,波兰更是推出全欧最严厉的堕胎法案,规定妇女只有在遭到性侵害、生命受威胁等极端情况下才被允许堕胎,欧盟当然严厉谴责,称波兰“侵害人权”、“民主倒退”。
然而战争爆发后,波兰大举援助乌克兰、协助收容乌克兰难民,成功获取了国际道德制高点,有“抗俄保乌”正义光环加身,即便杜达与执政党的右翼保守底色未变,欧盟也只能对仍在发生的“侵害人权”、“民主倒退”几乎视而不见。从这点来看,杜达成功利用俄乌战争的黑天鹅,为自己争取到了政治回旋空间。
其二,波兰有意形塑实质的地缘缓冲带,获取安全条件保障。自2004年乌克兰第一次颜色革命起,波兰的对乌政策便围绕一大主旨进行“没有自由的乌克兰,便没有自由的波兰”,说得更直接,便是乌克兰一旦“亲俄”,波兰的安全将不复存在。故战争爆发后,波兰虽不幻想乌克兰能大获全胜,却显然有意抗阻乌克兰亲美政权的垮台,为此其甘愿充当援乌枢纽,希望至少延长乌克兰的抵抗时间,以催生战场之外其他变数,例如普京政权垮台、俄罗斯经济崩溃被迫撤军等。
当然从结果来看,在北约援助下,乌军确实成功抗阻俄军的前线攻势,双方进入消耗战阶段,只是普京政权虽有裂隙,却远不至于垮台,甚至通过推动赫尔松等地“入俄公投”,展现了支解乌克兰的决心。时至今日,乌克兰要完全逐出俄军已是非常困难,但俄军同样无法拿下乌克兰全境,不论战争结果如何,分裂的乌克兰基本上已成定局。
面对如此复杂局面,波兰更要确保自己的安全缓冲空间,若东乌克兰已成棋盘弃子,其所能做的便是加强自己与剩余乌克兰地区的联系,同时强化自身武装,以及确保国际不会坐视俄罗斯威胁波兰。而这一考量,恰好与美国眼下的布局规划一拍即合:强化北约东翼的军事存在。
美国的布局考量
回顾过往,如此规划并非毫无先例,而是镶嵌在北约东扩议程下,伴随美俄摩擦而力道渐显。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东欧各国普遍弥漫恐俄情绪,北约的军事部署也有了东移计划。2016年华沙峰会上,各成员国同意在集团的东北部、东南部建立前沿存在,此规划于2017年首次落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由此建立起4个营级规模的多国战斗群,分别由英国、加拿大、德国和美国领导,但其总指挥权归属位于波兰的北约东北司令部,后者自2018年12月起全面投入运营。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北约于3月扩编上述战斗群,并同意在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再建4个多国战斗群。如此安排,将使北约东翼出现多达8个多国战斗群,地面部队人数直接倍增。2022年6月,北约马德里峰会通过新决议,“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将东翼的多国战斗群从营级扩大到旅级规模,并同意成立新的北约打击部队。
对美国来说,乌克兰不过是对俄博弈的棋子之一,其既有价值未必要待至加入北约才能体现,以其与俄罗斯的接壤程度来看,光是展现亲美反俄姿态,便足以对莫斯科形成战略牵制与挑衅。然而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乌克兰的分裂将有极大可能成为定局,在此情况下,未被占领的乌克兰即便加入北约,以其被战火蹂躏的程度来看,也注定是相对脆弱的前线;且就算俄乌能仿朝鲜模式停火,摩擦不断的小型对峙也恐成常态。
01影片:五分钟看懂一年俄乌战争
在此情况下,北约东翼必然要有另一军事重心,足以巩固乌克兰之外的前翼,同时充当乌克兰的军事后盾,考量到既有军事体量、与美国的双边互信,波兰显然是最佳选择。
一来,自1999年加入北约以来,波兰便是东翼的重要军事大国,原因既有战略位置所需的部署力道,也与其经济成长有关,后者将有助于波兰武装部队的快速现代化和扩编。据知名军事网站“全球火力”(GlobalFirepower,简称GFP)公布的2023年全球军事实力排行榜,波兰军队战力排名世界第20,在小国中算是名列前茅。
二来,波兰的政治立场颇受美国信任。早在俄乌战争爆发前,西方舆论便曾嘲讽波兰罹患“俄罗斯恐惧症”、“雅尔塔综合症”(担忧西方为与俄罗斯达成共识而牺牲波兰),足见其反俄倾向浑然天成;此外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22年民调,高达91%的波兰人对美国表示好感,高于前几年的65%-75%区间,此外有82%的波兰人表示相信拜登在世界事务上做正确的事。简言之,亲美立场同样无庸置疑。
2022年战争爆发以来,美国便向波兰派遣大量驻军,目前约有1.1万名美军在波兰轮换,打破过往纪录。据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所述,拜登此次访问将与波兰重点探讨军事部署规划,波方也希望增加美军的部署人数与时程,并承诺将国防开支占比从3%提升至4%,来到北约成员国第一高位。
俄乌战争终有一日会结束,但伴随瑞典、芬兰相继申请入约,波兰的军事角色上升,北约的对俄包围依旧存在,且持续加强。归根结柢,美国的终极目标仍是对俄形成战略压迫,故其并不吝惜乌克兰的烟硝与血泪,而是要趁势打造新的东翼格局。俄罗斯或许能借此战支解乌克兰,却恐在战后迎来更加复杂诡谲的安全格局。
拜登访问波兰前,先至哪一国进行旋风访问?
乌克兰。
此次拜登与波兰的会谈重点为何?
增加美军在波兰的部署,并延长期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