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事件接近尾声 北京需进一步反思舆论战得失

撰文: 郑真
出版:更新:

目前,气球事件已经接近尾声。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2月16日首次就近期击落的一系列高空物体发表讲话称在北美上空被击落的3个物体不是间谍气球,也与中国无关,很可能“与私营公司、娱乐或研究机构有关”。他期待与中方通话,讨论气球事件。

《华盛顿邮报》2月14日援引多位匿名美方官员的话指出,在大西洋上空被击落的中国气球可能是意外飞入美国空域 。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柯比(John Kirby)2月14日亦表示 ,没有迹象表明,美国军方上周末击落的三个飞行物与所谓“中国间谍活动”有关,它们可能“与商业或研究实体有关,因此是无害的”。

美国2月5日击落中国气球后,当局派员到南卡罗莱纳州对开海面打捞气球残骸。(Reuters)

美国开始主动降温,和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可能和中央外事办主任王毅会晤有关。

但是另一方面,中国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2月16日在声明中批评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案谴责中国气球侵犯美国主权, 是刻意渲染中国威胁,纯属恶意炒作和政治操弄。

美国军方击落中国气球后,众议院早在2月9日在无人反对的情况下通过法案,指中国气球公然侵犯美国主权。为什么中国全国人大的立场阐明直到2月16日才姗姗来迟?是中国要继续发力反击,还是中国的舆论反击本身是滞后的?

2月15日中国外交部记者会答问实录节选。(中国外交部官方网站截图)

事态发展到今天,除了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曾在记者会上指美国气球十多次进入中国领空,其他细节的内容所涉甚少 。气球到底是哪个企业的,原定路线是什么,在飞行过程中是否失去了追踪和控制,都不得而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回答媒体记者们对于气球事件的提问。以2月15日的答问为例。大多都是立场介绍。美国的过度发挥有目共睹,中方的答非所问也是显而易见的。关于此事的最基本讯息的传播缺失是中国在这场舆论占中很难占据上风的关键。

气球事件注定只是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的小波折。但是中方在此次舆论战中的得失值得进一步覆盘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