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巴赫穆特的无谓血斗 为何战争停不了?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俄军对乌克兰南部港口大城敖德萨(Odessa)的无人机袭击,使这个150万城市陷入大停电;乌军亦以海马斯多管火箭炮(HIMARS)对俄控扎波罗热州(Zaporizhzhia)的乌南交通要塞城市梅利乌波尔(Melitopol)发动攻击,乌方消息声称击中俄国雇佣兵团“华格纳”(Wagner)用来安置人员的酒店,造成近200人死;其后,乌军也声称击中了另一个在东北方卢甘斯克州(Lugansk)的“华格纳”据点。

这种你来我往的战场常态,除了时间、地点、人物的具体变换之外,暂时都无法为战争带来变局。寒冬之下,俄乌双方在顿涅茨克州(Donetsk)前线小镇的长久血战,更突显出这场战争已陷入何等难破的僵局。

位于顿涅茨克北部的巴赫穆特(Bakhmut)如今已成为俄乌双方战斗最为激烈的前线地区。这个人口七万的小镇,2014年曾一度落入乌东亲俄分离主义者之手,其后被乌方夺回,一直处于顿巴斯(Donbass)俄乌对峙前线的不远处。本年5月以来,巴赫穆特已开始遭受俄军火砲轰炸,8月起变成了顿涅茨克的俄乌最前线,如今更是俄方唯一尚在采取攻势的地点,白日由常规军进攻,晚上则由“华格纳”的雇佣兵补上。

巴赫穆特的战前人口,如今已大减八成,只剩下大约1.2万人长期在防空洞躲避求存。面对俄军的日晚攻击,寒冬下的战况极其艰辛,在光秃秃的树影下,战壕中的士兵有时要在深及膝盖的泥浆中坚守。根据乌方估计,在激战之中,他们每日击杀60至100名俄国士兵,而乌方也长期在大砲轰炸之中面对着不断的人员折损。

这一种几乎毫无实质战果的消耗,仿佛是如今整场俄乌战争的缩影。

巴赫穆特的街头,仍有零星居民走动。(Reuters)

在9月以前,攻打巴赫穆特对于俄罗斯尚有一点战略价值。但自从乌军在哈尔科夫(Kharkiv)夺回大片土地之后,原来俄军从北、东两方夹击顿涅茨克剩余乌控区的战略已破。赫穆特这一道前线之后,密林山地与河流交错,并不容易推进,而失去了北方对于斯拉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Slovyansk- Kramatorsk)姊妹城的压力,勉强夺得巴赫穆特对战事进展也毫无益处,只能再次面对防卫建设比巴赫穆特更坚固的乌克兰防线。

有分析就认为,在失去哈尔科夫、克里米亚多处受袭、从唯一俄控州首府赫尔松市(Kherson)撤军等种种战场失败之后,夺得巴赫穆特已成为了普京目前唯一有望争取的“胜利”。

成功说服昔京从不可守的赫尔松市撤军的新任乌克兰最高指挥官苏罗维金(Sergey Surovikin)更有可能承诺了以攻克巴赫穆特作为交换条件。同时,全面投入攻打巴赫穆特的“华格纳”创办人普里戈任(Yevgeny Prigozhin)也希望以此立下战功,强化他自己在国防部系统以外的势力和地位。

在安全地点躲避的巴赫穆尔乌克兰守军。(Reuters)

除了表面上的胜利之外,巴赫穆特已变成了一场没有明确实际意义的战争,正如普京的“特别军事行动”一样。到底今天的俄国军事目标是什么?是要将今日因西方援助而军力大增的乌克兰“去军事化”?是要清扫此刻的乌克兰政权(“去纳粹化”)?是要实际夺得顿巴斯的卢甘斯克、顿涅茨克两州?还是要进一步夺得扎波罗热和赫尔松等两个战后“公投入俄”的乌克兰土地?

日前,普京表示其军事行动可能会是一个“长久过程”,其后则澄清他的意思不是战争之长久,而是战争解决的过程将会为时甚久,认为各方应该接受“战场上正在成形的各种现实”,似乎是有“就地停火”的意思。

相较之下,乌克兰的战争目标非常简单,就是要把俄方赶出所有乌克兰领土,包括克里米亚在内。乌军在巴赫穆特的坚持,以至其在梅利乌波尔的海马斯砲击,都是这个战争目标之下的策略性行动,前者用以牵制俄军兵力,后者则企图切断从俄罗斯领土沿亚速海岸直通赫尔松和克里米亚的陆上通道。

尚留在巴赫穆尔的居民只能依靠零星的人道物资过活。(Reuters)

对于巴赫穆特的无谓血战,“华格纳”创办人普里戈任称之为“巴赫穆特绞肉机”,目的是要消耗乌克兰的战力。然而,且不论攻防双方的自然损伤差距,到底“绞乌克兰士兵的肉”最终有什么具体的实际目标?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乌克兰战争不能结束,有很多原因。乌克兰夺回所有领土的要求,可能是太高。西方源源不绝的援助,当然也使俄军守步难进,不能一举击败乌方。然而,停战是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乌克兰要价之高,还要待俄国还价。但俄方却没有在语言上或行动上展示过一贯的战争目标,人们难知其“价”在何。

没有一个可供讨价还价的谈判框架,本来就有着其他具体困难的和谈根本无从开启。无论巴赫穆特的血斗结局如何,下一轮激战的本质也离不开巴赫穆特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