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农民总统“自我政变”闹剧失败告终 拉美红色浪潮是虚火?
12月7日,执政16个月的秘鲁“农民总统”卡斯蒂略(Pedro Castillo)在其任内第三次国会弹劾投票的几个小时前,突然抢先在电视上宣布解散国会、成立紧急状态政府以法令治国、进入全国戒严。
以元首身份“自我政变”却没有军方支持的卡斯蒂略可算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多位内阁官员、助手闻言后马上辞职跳船;国会议员随后投票大比数通过弹劾;卡斯蒂略坐驾离开总统府后疑因街头示威造成的交通济塞所阻,未能赶赴愿意收容他的墨西哥大使馆,被警方以叛乱罪指控逮捕归案。其副手博卢阿尔特(Dina Boluarte)也随即宣誓就职临时总统,成为了秘鲁史上第一位女总统,也是秘鲁4年来的第5位总统。
卡斯蒂略2021年以乡下出身农村老师和农民的政治素人背景当选总统,一直被视为拉丁美洲新一波左翼上台红色浪潮的一环。自2018年以来,墨西哥、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洪都拉斯、智利、哥伦比亚和巴西都由左翼人物赢得国家领袖选举,使拉丁美洲大片土地泛红。
不过,跟这一番红潮一般,这次卡斯蒂略“自我政变”失败下台,也不是单一事件——各国的左翼执政者都正在面对不同政治困难。
无能与失治的16个月
卡斯蒂略的执政,可说是“无能”与“失治”的象征。他上台以来,用人唯亲,家人和亲信都身陷各种刑罪调查当中,从贪腐、家暴到谋杀都有。他自己及其亲属就有6宗刑事调查在身,其中至少3宗牵涉政府合约,5宗与由总统领导的“犯案网络”有关,1宗与卡斯蒂略及其妻抄袭论文而取得硕士学位有关,连其女儿也因洗钱罪而正被监禁。
短短一年多,卡斯蒂略就换过5个内阁和超过80位内阁官员,平均每周就换掉超过一位高官。在其“自我政变”之前几日,其第5位国防部长的请辞就已引来军事政变的传闻,使部份反对派国会议员决定留守国会,以免国会被军队关闭。此前,他的第6任内政部长,亦曾因为启动对卡斯蒂略在逃亲信的追捕而被炒。他其中一位前交通部长则因为经营非法交通生意而下台,其后更变成被通缉的逃犯。
种种乱象之下,日日处于政治危机之中的卡斯蒂略当然没有什何政绩可言。他一直将自己包装成政治受害者,但他的民望在上任几个月后已跌至两成多的水平(虽然在农村地区其支持度仍有四成多)。投资者近来开始担心秘鲁政治不稳会阻碍经济发展,该国财政部上月亦调低了本年的经济增长。卡斯蒂略自己更似乎有在阻碍经济活动,其上任以来在秘鲁两个大型铜矿阻碍开工的连续示威背后就据称有政府官员的手影。
抢先政变或是弹劾成功的主因
不过,这次以“持久道德无能”为由以101票赞成、6票反对的大比数通过弹劾的国会,也不是什么清白之身。秘鲁国会的130席如今分裂成16个政党,当中单一最大党(24席)就是前总统藤森(Alberto Fujimori)之女藤森庆子(Keiko Fujimori)所领导的人民力量(FP)。藤森庆子在2021年的总统选举中以不足0.3个百分点的差距败于卡斯蒂略之后,国会右翼就有着极左夺权的恐惧感,一直试图弹劾总统,却在左翼政党控制大约40席的背景下,两次都未能达成87席的弹劾门槛。
明显没有执政能力的卡斯蒂罗之所以能两次熬过弹劾投票,一方面是他愿意通过一些保守法案去吸引部分反对派议员的支持,而部份议员也希望维持住一个弱势政府的存在;另一方面,由于2019年之后国会议员都不能即时寻求连任,弹劾总统有可能导致国会重选,现任议员都有失业危机。
在这种限制之下,这次弹劾投票本来也不一定能获得通过。前两次弹劾投票的支持人数只分别得46位和55位,远远未及门槛,而这次弹劾动议案上签字的议员则只有67位。卡斯蒂略在弹劾投票前预先策动政变,反而有可能是议员们在震惊之下把心一横将他赶下台的直接原因。
策划政变更显无能
卡斯蒂略的这次政变,讽刺地有着前总统藤森1992年同样以民选总统身份“自我政变”关闭国会再独裁管治八年的影子。不同的是,藤森的政变是在得到军队支持之下进行,也没有街头民众的热切投入。
上月,卡斯蒂略曾威胁过要解散国会,也传闻曾与军方领袖沟通探听他们的意向。然而,在他登上电视宣布解散国会之后,军方和警方发布联合声明称其行动“不符合现有宪法秩序”,即时与总统割席;秘鲁宪法法院亦指其解散国会之举份属“政变”;卡斯蒂略的外长也马上指责政变,呼吁国际社会介入,并即时请辞。美国驻利马(Lima)大使馆也迅速表明反对卡斯蒂略解散国会的立场。
很明显,卡斯蒂略的政变不只没有看准民情与时势,也是在毫无把握之下的贸然之举。
在国内外的逆流之下,卡斯蒂略的“自我政变”如此即以近似闹剧的方式告终。其策划这场政变的无能,也可算是其16个月总统生涯一个颇为适切的句点。
不过,卡斯蒂略下台后,秘鲁的政治不稳依然未完。原副总统博卢阿尔特宣誓就职“坐正”后,表明希望人民会给予她空间和时间去挽救国家。但在经历过这一年多来的政治不稳之后,有六成秘鲁人都希望政府能重新洗牌,支持提前进行选举。
而且,由反对派政党占多数的国会与总统之间的冲突,似乎也不会因为总统换人而马上结束。自2016年以来,政界贪腐案大爆之后,秘鲁就进入了长期的政治不稳之中,期间两位前总统都曾面对弹劾,2020年更曾出现一周换了三次总统的乱况。此刻秘鲁的政治动荡最多只是暂时休止而已。
卡斯蒂略的下台,更可能预示拉美近年的红色浪潮只属虚火。除了秘鲁之外,其他国家的左翼执政者都在面对不同的政治逆风。
拉美左转的虚与实
在2023年就要进行大选的阿根廷,实际掌握较大权力、很可能出选总统的现任左翼副总统克里斯蒂娜(Cristina Fernández de Kirchner)近日就被判贪污罪名成立,判监六年,剥削参政权利终生。虽然她预计将会上诉,而且身为副总统的她此刻仍有豁免权,但在左翼执政未能挽救经济之时,右翼回朝机会较大。
而无论是智利和哥伦比亚本年上台的左翼总统博里奇(Gabriel Boric)和佩特罗(Gustavo Petro),还是明年1月即将再登大位的巴西前总统卢拉(Luiz Inácio Lula da Silva),都要像卡斯蒂略一般面对反对派拥有庞大势力的国会。博里奇上任后支持的智利修宪已在公投中失败收场。卢拉未上任,其试图绕过宪法以增加高达290亿美元政府开支的计划也遇上各方质疑。
作为这一波拉美红潮“第一人”的墨西哥总统洛佩斯(Andrés Manuel López Obrador),本周亦因为其修改选举制度的宪法修订在国会遭遇大挫。反对派各党团结起来阻止修宪成功,更让他们有了在2024年共推一位候选人的希望。
根据《经济学人》最近的分析,拉丁美洲这一波红潮背后并不是选民更倾向支持左翼所致,而是区内反建制情绪的偶然结果。在区内各国左翼领袖施政不彰的背景下,未来几年的选举很可能会证明这一场红色浪潮,实际上与2000年代初不同,只是一道流于表面的虚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