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论、威胁论到“过度依赖论” 对中国愈恐惧愈无奈

撰文: 陆一
出版:更新:

欧盟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波瑞尔(Josep Borrell)上个月在七大工业国组织(G7)外长会议上表示,“西方国家需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但是不应将中国与俄罗斯归为一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在北约外长会议上也称,“(乌克兰战争表明了对俄罗斯能源的危险依赖)这也应该促使我们评估我们在供应链、技术或基础设施对其他独裁政权的依赖,尤其是对中国的依赖”。

“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成为越来越主流的欧洲国家内部的声音,之前德国总理朔尔茨(Olaf Scholz )访华后,中远入股汉堡港案又在欧盟层面上引起大量争议。以德国为典型代表的欧洲经济日趋依赖中国的问题,是政界、学界、商界热议的话题,但各自“诉求”并不一致。

经济数据反映,中欧贸易保持稳定增长趋势:中国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欧盟继续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这充分反映出中欧贸易强劲的韧性和活力。这是扎扎实实“做”出来的结果。而一些欧洲政客炒作的所谓对中国资本和产能的“过度依赖论”,则是站著说话不腰疼的“话术”。

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再到如今的“中国依赖论”,如果说“中国威胁论”,折射出的是一种恐惧心理,自然就会生出敌意。那么,“中国依赖论”折射出来的是恐惧敌意的升级?还是更多的一种无奈心理呢?

打造“崩溃论”到“依赖论”

20多年前,当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之后,“中国崩溃论”开始在美国出现。2011年《外交政策》杂志发表文章《中国即将崩溃:2012年版》,文中说,“有利中国经济的国内因素和国际环境已变,中国经济可能步上日本式持久经济衰退、甚至经济崩溃”,似乎中国不“西化”就会走向崩溃。然而,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取得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发展成就,中国在“围追堵截”的逆境中实现超级强国的回归,“中国威胁论”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前白宫首席战略师班农(Stephen Bannon)曾努力耕耘民粹力量,多发表“中国威胁论”相关的言论。(Getty)

然而,“中国威胁论”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引发世界对中国复兴强国产生莫名的忧虑,同时也让世界对中国产生更大的恐惧。对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来说,不愿、也不敢与中国正面为敌,不敢完全追随美国的遏华战略,当然,也怕成为阵营对抗的牺牲品。因此,“中国威胁论”也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声势。

“中国威胁论”与美国的对华“脱钩”战略有着极大的关系。最早接受中国的改革开放道路,原本是想引导中国“西化”,也就有了所谓的接触中国战略。然而,在与西方的接触交融中,中国自身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经济体系之后,并没有“西化”,更没有受到美国经济的控制。如今的中国反而成了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动力源,成为了国际事务的主力,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影响力的快速提升。而影响力的提升本身就是在塑造中国在国际上的领导力。中国的复兴崛起过程,也注定了世界秩序体系的重建过程。中国不争霸,美国的霸权却因为中国影响力的提升而削弱。这是美国人最不希望出现的局面。

那么,“中国依赖论”又从何而来?为何这个声浪比较集中在欧洲?对于欧洲来说,尽管清楚对华合作才能化解自身的危机和难题,可是眼看着中国领导力的快速提升,显然严重的冲击了欧洲固有的心理优势。中国道路的成功,即使不是对西方道路的全盘否定,也是否定了西方道路模式制度价值观体系的唯一性。中国的复兴崛起,就是对西方文化文明价值观的直接冲击。冲击了欧洲人的心底优势,冲击了白人至上,这是欧洲难以接受的。因此,明知与华合作能够化解和走出危机,明知对华合作可以共赢,但共赢的结果是失去了西方的中心地位,或失去了“白人至上”,这就难以接受了。

中欧班列:2022年10月7日,在新疆阿拉山口站宽准轨编组场,出入境中欧班列集结等待出发。照片摄于2022年9月10日。(新华社)

欧洲摆脱中国依赖的矛盾

对欧洲来说,脱钩不可取,摆脱中国依赖又何尝容易?不依赖中国,就得依赖美国,可问题是美国“优先原则”又决定了美国实在是靠不住。其实,是否坚定走摆脱中国依赖的道路,欧洲人心里也没谱。而目前的犹豫不决,也并不是一点道理没有。欧洲要独立自主,特别是法、德两个大国坚定的要自主,这本身就是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当然也包括对华依赖。

欧洲的共识是坚定的维护全球化进程,反对单边主义,建立多极世界格局。全球化本身就是意在增加全球之间的相互依赖,建立起一种相互依赖的经济和利益体系,或者说最大程度上的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才能避免被超级大国的控制。实际上,全球化与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相似。正是基于此,欧洲才轻易不敢下与中国脱钩的决心。因为这与欧洲战略目标相悖,更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精神相悖。只是目前中国在高科技和核心制造领域里取得的发展太神速,已经开始追上甚至于远超欧洲,欧洲国家心里吃味,心有不甘。

朔尔茨访华期间,重申了德方支持贸易自由化、支持经济全球化,反对“脱钩”的态度。(AP)

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力第一,这对处于衰退阶段的欧洲来说就是最大的机遇。不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也无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如果不想走冷热战式老路,如果不想被美国永久性控制,如果还要想继续推动全球化进程,如果还想建立多极世界格局,就无法与中国脱钩。

其实目前的形势很明显,在对华脱钩或摆脱中国依赖问题上,美欧内部存在巨大的分歧。而广大的亚非拉第三世界或非西方世界国家或联盟,都在迅速借机加强对华合作关系。

摆脱对华依赖也好,与中国脱钩也罢,在伤害中国的同时,也是在伤害美欧自己,而对于美欧的伤害显然远大于中国,美欧心里很清楚。尽管“中国依赖论”不代表对华敌意的升级,但也更多表示出来一种无奈或不甘心。

无论是谁 打铁还需自身硬

但其实对于整体的局势,欧洲也不乏清醒的声音。德国《商报》以"德国经济真正的中国问题"为题,刊发总编社论指出,德国联邦政府正在酝酿新的对华战略,其目标是降低对华经济依赖性。但是德中经贸关系的最紧迫问题并非依赖性。

《标准报》也以《欧洲经济戒除中国》为题,刊发了由奥地利宏观经济学家Klaus Weyerstrass撰写的评论,指出欧洲要想摆脱依赖中国,首先还是要练好内功。

“对单一供货方高度依赖的后果,欧洲人正在俄罗斯能源问题上痛楚地感受着。欧洲对华依赖则与对俄依赖有着本质不同:俄罗斯几乎只供应天然气,中国则还生产许多高科技产品。后者不仅仅对欧洲企业产业有着重要意义,也对能源转型至关重要。”

第5个大经济体、也是欧洲经济火车头的德国正处于经济衰退边缘。这令人担心万一欧洲疫情扩大,会对该区经济构成更大打击。图为2月24日德国慕尼黑一个火车站。(AP)

随后指出,要缓解这样的单方面高度依赖,欧洲需要让其供应链变得多样化,与此同时,为本土研发提供资助也有助于产业链回归,此外,旧设备回收循环利用也是既降低对中国产能也降低对中国原材料依赖性的有效手段。

“这些举措,都需要欧洲层面上的协同一致,需要一套中长期的战略。如果能够做到这几点,欧洲近年来的危机就有望转化为机遇。”